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钹的意思、铜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钹的解释

亦作“ 铜拔 ”。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隋书·音乐志下》:“ 天竺 者,起自 张重华 据有 凉州 ,重四译来贡男伎……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曇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作“铜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钹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内涵。以下从定义、结构、历史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结构
铜钹(拼音:tóng bó),又称铜拔、铜盘、铙钹,由两片圆形响铜片组成,中央隆起呈半球状,中心穿孔系布带,通过互击发声。其音色清亮,广泛用于宗教、民俗及传统音乐演奏。

2. 历史渊源
据《通典》和《文献通考》记载,铜钹起源于古代西域及南蛮地区,后传入中原。南齐穆王素被认为是早期制作者之一,形制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数尺。唐代燕乐、清曲中已将其纳入乐队编制,成为重要伴奏乐器。

3. 文化功能与宗教意义

4. 形制演变与传播
初为西域乐器,南北朝传入中原后逐渐本土化。宋代《敕修清规》记载其使用规范,明清时期进一步融入地方戏曲,成为南北乐种的通用打击乐。

铜钹既是音乐载体,也是宗教与民俗文化的符号,体现了中外艺术交融的历史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钹》是什么意思

《铜钹》是音乐器乐名词,用于指代一种打击乐器,也被称为铜鐃,是古代中国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钹》的拆分部首是金(钅)和缶(缶),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来源和繁体

《铜钹》一词源自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因其用铜制成,形状类似于钹,所以得名。

在繁体字中,铜钹的写法为「銅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铜钹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汉字写法为「銅鐃」。

例句

他手中摇动着铜钹,为乐队演奏增添了独特的节奏。

组词

铜钹在古代音乐中常与其他乐器形成组合,如铜钹鼓、铜钹锣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铜鐃、铜锣。

反义词

反义词暂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