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芒芠的意思、芒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芒芠的解释

混沌貌。芒,通“ 茫 ”。《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高诱 注:“皆无形之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芒芠(máng wén)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及哲学语境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源与基础释义

  1. 单字本义

    • 芒:本义指草木茎叶或谷物种壳上的细刺,引申为“光芒”“模糊”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草耑也”,即植物尖端。
    • 芠:古字同“彣”,表草木初生之态,《集韵》注“芠,草名”,亦通“文”,含纹理、混沌之意。

      二者结合,芒芠形容草木初生时细微杂乱的状态,或指混沌未分的自然景象。

  2. 哲学引申义

    在道家典籍中,芒芠被赋予宇宙生成论的意涵:

    • 《淮南子·精神训》载:“古未有天地之时……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此处芒芠描述天地未形时的混沌元气,与“鸿蒙”“溟涬”同义,象征万物未分的原始状态。
    •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证:“芒芠犹‘茫昧’,谓无形也”,强调其不可名状的虚空特质。

二、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1. 文学意象

    常见于古典诗文,如:

    • 明代刘基《通天台赋》:“乘元气之芒芠,蹑顥苍之茫茫”,以芒芠渲染苍茫浩瀚的意境。
    • 清代黄景仁《遇雨》诗:“四野芒芠合,千林苍翠浮”,描绘雨后草木蒙茸、天地一色的自然画面。
  2. 哲学象征

    道家视芒芠为“道”的初始形态:

    • 《云笈七签》卷三:“太初之时,芒芠乍判”,喻指阴阳未分的宇宙本源。
    • 现代哲学研究将芒芠与西方“混沌理论”(Chaos)类比,诠释其蕴含的秩序生成潜能(参见《中国哲学关键词》)。

三、现代释义与使用建议

  1. 权威词典定义

    • 《汉语大词典》(1997):“芒芠,谓混沌未分貌。”
    • 《辞源》(2015修订版):“芒芠,亦作‘茫昧’,指自然之气混混茫茫的状态。”
  2. 使用场景

    该词今多见于:

    • 学术论著(如中国哲学、古代文学研究)
    • 诗歌创作或艺术评论中的古典意象引用
    • 需注意:日常口语已罕用,属高阶书面语。

参考文献来源:

  1. 《淮南子》道家经典原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四(国学导航)
  3. 《云笈七签》道教典籍(道教学术资讯网站)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5. 《辞源》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芒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自典籍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引证

3.综合解析

4.相关词汇

提示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语境,可查阅《淮南子》相关篇章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例保儿襃女拔舌地狱壁厢不可收拾笞髡出綍础汗淳卤得获地方武装东奔西撞端月发业吠非其主讽咒馥烈肛道攻诋宫相关期滚钩华衮浑人匠理酒酿绢光蹶蛩君权国库娄理诉抹光母老虎怕死跷工清凌凌琼林苑戚疎驱疠热补少相盛养沈穆社鼠城狐失察石志寿昌四公子弹词题记土粪巍廓无勌吴吟乡任纤翮小膊歊歔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