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僰的意思、蛮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僰的解释

犹蛮夷。 僰 ,古西南夷名,今 云南 贵州 尚有其种族。《汉书·王莽传下》:“ 胡 虏未灭诛,蛮 僰 未絶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蛮僰”是古代文献中对西南地区僙人(又称“僰人”)的称呼,结合了族群特征与地域属性。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蛮”的含义

    • 古代中原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带有一定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未完全接受中原文化的族群。例如“南蛮”“西南夷”等称谓均属此类。
    • 在“蛮僰”中,“蛮”既指地域(西南),也隐含文化差异的标签。
  2. “僰”的指代

    • 僰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珙县、兴文一带,以悬棺葬、岩画等独特文化闻名。其族源与百越、僚人关系密切,可能属百越分支。
    • 历史文献中,“僰”常与“濮”“僚”互通,如《华阳国志》称僰道县为僰人聚居地,明代则称其为“都掌蛮”或“夷獠”。

历史背景与文化特征


文献中的“蛮僰”


“蛮僰”是古代对西南僰人族群的复合称谓,既体现其地理分布(西南“蛮”地),也隐含文化差异的标签。僰人作为僚-越系民族的分支,以悬棺葬等独特习俗闻名,后因历史战乱消亡,成为西南民族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蛮僰的意思

《蛮僰》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有特定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蛮僰》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虍」和「亻」两个部首,分别是徽字旁和人字旁。它总共有16个笔画。

来源

《蛮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韵》中,原指西南少数民族。在古代中国,蛮族是指那些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中原汉族有所不同的边疆民族,而僰指的就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

繁体

《蛮僰》的繁体字是「蠻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蛮僰的汉字写法可能和现代略有不同。具体的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差异。

例句

1. 这个地区的原住民主要是蛮僰族。

2. 我们去参观了蛮僰村寨,学到了很多有关他们的文化知识。

组词

蛮僰族、蛮僰文化、蛮僰村寨、蛮僰语言、蛮僰艺术

近义词

西南民族、边疆少数民族

反义词

汉族、中原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