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的意思、黄景仁的详细解释
黄景仁的解释
黄景仁(1749-1783) : 清代诗人。字汉镛、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早年科举不利,做过武英殿签书官、候补县丞。一生愁苦潦倒,诗作多抒发凄凉寂寞之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为其名篇。有《两当轩集》。
词语分解
- 黄的解释 黄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事情失
专业解析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著名诗人,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其姓名解析如下:
一、姓名释义
- "黄"为姓氏,源自上古嬴姓,属《百家姓》常见姓氏,《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源于封地"黄国"(今河南潢川)。
- "景"本义指日光,《说文解字》释为"光也",引申为仰慕、祥瑞之意。
- "仁"属儒家核心思想,《论语·颜渊》定义为"爱人",在姓名学中象征品德修养。
二、历史背景
黄景仁为江苏常州人,属"毗陵七子"之一,其诗作被《清史稿·艺文志》收录。据《中国文学大辞典》记载,他虽早逝(34岁),却留有《两当轩集》二十二卷,收录诗词两千余首。
三、文学地位
- 诗风沉郁清壮,袁枚在《随园诗话》评其"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
- 代表作《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被《全清词》列为经典名句。
- 研究专著《黄仲则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指出其诗作对晚清龚自珍、黄遵宪等诗人产生重要影响。
四、作品风格特征
- 语言:善用白描,《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称其"炼字精警,尤擅五言"。
- 主题:多抒穷愁不遇,符合作者生平际遇,体现清代寒士文学特征。
- 韵律:遵循《佩文诗韵》规范,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被《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列为典范。
网络扩展解释
黄景仁(1749–1783)是清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与文学成就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身份背景
黄景仁字汉镛(或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自称北宋诗人黄庭坚后裔。他生于书香世家,但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少年即以诗才闻名。
二、生平经历
- 科举与仕途:早年屡试不第,27岁因乾隆东巡召试获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后任候补县丞,未及赴任便病逝,年仅35岁。
- 漂泊生涯:为谋生辗转多地,曾入幕湖南、安徽等地官员,诗中常见穷愁潦倒之叹,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即其郁结写照。
三、文学成就
- 诗风与地位:诗学李白,风格悲怆苍凉,被誉为“清代李白”,与洪亮吉并称“龙城二俊”,属“毗陵七子”之一。
- 代表作品:著有《两当轩集》,名篇包括《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后观潮行》等,写景雄奇,抒情真挚。其《感旧四章》亦以缠绵悱恻著称。
四、后世影响
黄景仁的凄凉身世与卓越诗才使其成为清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现代常州“景仁园”即以他命名,寓意“景仰仁者”。
如需了解更详尽的诗词赏析或生平细节,可参考《两当轩集》或相关研究文献(如、6、11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喜半臂帮虎吃食襃侈暴死鄙妒璸斒鼻窍鼻蕋裁黜残部常谈瞠乎后已尺宅疵面祠祝代数运算大数法则敦默寡言二三君子番兵放蔑腐女阁鲜工致寒姿皇封还可以浑敦交格骄视角戏蠲省宽明璘彬凌霄罗计满溢眇躬敏快能事瓢勺聘书惬服如鸟兽散升课沈疑试身施属熟眠夙夜不解素馔踏菜园田中女铜斗儿家活透漏温好五里云雾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