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槽。《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张章 ﹞寄宿 霍氏 第舍,卧马櫪间。” 清 杜岕 《渡淮》诗:“马櫪留残稻,鱼肠挂短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晚至 石门桥 ,客舍皆满,惟一小屋,窗临马櫪,无肯居者,姑解装焉。”
“马枥”是汉语词汇,读音为mǎ lì,指马槽,即喂养马匹的食槽。该词多用于古代文学或成语中,现代使用较少。以下为详细解析:
“老骥伏枥”
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为年老的千里马虽伏于马槽旁,仍心怀驰骋千里的志向,比喻有抱负的人虽年老仍壮心不已。
诗句引用
如“边马枥上惊,夜风喧马枥”,以“马枥”指代马匹生活环境,烘托场景氛围。
“马枥”一词如今主要用于文言色彩较浓的语境或成语引用,日常口语中多直接使用“马槽”。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诗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马枥》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用于形容马儿嘴上生有痣斑或有斑点的样子。
《马枥》的部首是马,总共有9个笔画。
《马枥》的字形演变较为复杂,有几种不同的繁体字形。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写作“馬栗”。繁体字形中有些是写作“馬櫪”、“馬櫪”或“馬藶”等。
在古代汉字中,马的字形是比较简单的,形似一个四脚奔跑的马,象征着速度和力量。而枥则是一个树木的字形,表示树木的茂盛。
1. 他的马枥上有几个黑斑点,看起来很特别。
2. 这匹马枥被人赞为是最漂亮的。
马枥的组词有:马枥神、马枥香等。
马枥的近义词是马儿,反义词可以是平滑无瑕的马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