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德的意思、时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德的解释

指当时有美德之人。《后汉书·和帝纪赞》:“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它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但在典籍文献中有所体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核心含义:顺应天时的美德或规律 “时德”的核心在于“时”与“德”的结合:

二、具体体现与应用 “时德”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事指导: 强调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循节气时令。例如,春季是播种生长的时节,其“时德”在于“生”;秋季是收获肃杀的时节,其“时德”在于“收”。违背时令进行农事活动,被视为不合“时德”,会导致歉收。
  2. 政令施行: 古代统治者发布政令(如庆赏刑罚)需考虑季节特性。《礼记·月令》等文献详细记载了不同月份应推行的政令,以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例如,春季主生发,应行庆赏、布德政;秋季主肃杀,可审断行刑。顺应“时德”是君王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3. 祭祀礼仪: 古代祭祀活动的时间安排也需符合“时德”。不同的季节祭祀不同的神灵(如春祀户、夏祀灶等),祭品、仪式也需与当季的物产和特性相呼应。
  4. 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时德”观念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化。它认为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运行节律(天时)保持一致,这种顺应与协调本身就是最高的道德(德)体现之一。

三、典籍中的出处与佐证 “时德”一词虽不常用,但其思想广泛见于典籍:

“时德”指顺应自然季节时令的规律、特性及其所体现的美德。它要求人类活动(农事、政令、祭祀等)必须与天时(四时运行)相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重要实践原则,深刻影响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政治和礼仪制度。其核心思想在《礼记·月令》、《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有集中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时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时德”指当时具有美德的人,强调特定时代背景下品德高尚的个体。例如《后汉书·和帝纪赞》中记载:“抑没祥符,登显时德”,意为彰显当世贤德之人。

二、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史书《后汉书》,用于赞颂历史人物的德行。其构词方式为“时”(当前、时代)与“德”(品德)的结合,体现对时代楷模的推崇。

三、延伸用法

  1. 人名使用:现代语境中,“时德”可作为姓名,寓意顺应自然规律、注重道德修养(如提到“遵循本性、提升自我”的命名理念)。
  2. 历史语境:在文献中常与特定事件关联,例如的例句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但此处“时德”为时间(时)与国家(德)的拆分,与词汇本义无关,需注意区分。

四、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3、7)。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晒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报点豹乔边吏昌会偿怨从省服大才大路活挡木蹈雍等量低货递角督镇费钞凤梨肤知刚毅钩窗贵少海错鸿辞喉舌画栋雕梁火筷子精识沮力狂骋莲龛料取犁扫麦麰明试滂湃僄弃奇拜奇画青屎区队日引月长扇骨沙子赦恩生代世界经济侍言诗印私官素光天不作美题参通厮脚儿緼褐悟悦下操显明小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