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虎门销烟的意思、虎门销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虎门销烟的解释

1839年3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5月,共收缴鸦片237万余斤。6月3日至25日,由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烟行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虎门销烟是19世纪中国清政府开展的一次重要禁烟行动,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奉命在广东虎门海滩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因规模庞大、手段革新而成为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的标志性开端。

词义解析与历史内涵

  1. 核心含义

    “虎门”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为事件发生地;“销烟”指通过“海水浸化法”销毁鸦片。林则徐采用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分解鸦片,改变了传统焚烧导致二次流通的弊端。

  2. 历史背景

    19世纪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国民体质衰退。清政府颁布《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禁,最终收缴英美商人鸦片237万余斤。

  3. 国际法意义

    此次行动依据清政府《防范外夷规条》行使主权,但被英国视为侵犯商业利益,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导火索。销毁过程邀请外国领事见证,体现程序合法性。

  4. 文化遗产价值

    现存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销烟池遗址于201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维护人类健康权利的早期实践”。

(注: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国家文物局档案及林则徐纪念馆官方史料综合编写)

网络扩展解释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禁烟运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事件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外流、民众健康恶化、军队战斗力下降。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采取强硬措施,包括包围英国商馆、切断物资供应等,迫使鸦片商人交出毒品。

二、销烟过程

  1. 时间地点: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广东东莞虎门海滩持续23天。
  2. 销毁规模: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达2,376,254斤(约1,188吨)。
  3. 科学方法:采用盐卤浸泡+生石灰水解的化学分解法,而非传统焚烧,避免残留毒物被二次利用。具体反应公式为: $$ text{CaO} + text{H}_2text{O} rightarrow text{Ca(OH)}_2 + text{热} $$ 鸦片在碱性高温环境中彻底分解。

三、历史意义

四、人物评价

林则徐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誓言,成为民族英雄典范。他拒绝贿赂、注重调查的科学态度,被后世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注:更多细节可参考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史料(来源、2、4、5、9、11)。

别人正在浏览...

霸国白头人保国安民毕气不得哥儿们穿穴春瘴大部头大婚黮昏烦人梵文分封制粉面油头分身术腹蟹目虾钢盔港湾甘香虾蟆衣汗褂儿红炉化化牋徽派继孤惊骛积神祭式骏厖罝兔浪抗劳动局李时珍卢沟桥冒冒失失密牒秘咒磨笄弄印槃积固畜起漫情貌黥彭轻鲜戎枢散军市两叔叔畋渔醍齐体元屯云瓮头香呜呜声闲曹冷局弦而鼓之翔鸿翛翬销渴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