鼖鼓的意思、鼖鼓的详细解释
鼖鼓的解释
大鼓。《书·顾命》:“ 胤 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周礼·考工记·韗人》:“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 郑玄 注:“大鼓谓之鼖。以鼖鼓鼓军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鼖鼓景鐘催节奏,洪声考击彻青冥。” 章炳麟 《官制索隐》:“而鼖鼓、赤刀、 兑 之戈, 和 之弓、 垂 之竹矢,则讲武之具也。”
词语分解
- 鼖的解释 鼖 é 古代军中用的大鼓:“以鼖鼓鼓军事。” 笔画数:; 部首:鼓; 笔顺编号: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网络扩展解释
“鼖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鼓,主要用于军事活动或重要仪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鼖鼓(拼音:fén gǔ)指形制较大的鼓,通常长度达八尺,两面蒙皮,敲击时声音洪亮。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大鼓谓之鼖。鼖八尺而两面,以鼓军事。”
二、历史文献记载
- 《周礼·考工记》
提到鼖鼓的尺寸:“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说明其体积庞大,适合在开阔场合使用。
- 《书·顾命》
记载鼖鼓作为礼器:“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可见其也用于宗庙祭祀等庄重场合。
三、功能与用途
- 军事用途:鼖鼓因声音浑厚,常用于战场传递信号或激励士气,如《周礼》注“以鼖鼓鼓军事”。
- 礼仪功能:在祭祀、宴享等仪式中作为礼乐重器,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描述其“洪声考击彻青冥”。
四、相关延伸
- 形制特点:与普通鼓(如掆鼓)不同,鼖鼓尺寸更大,且两面蒙皮,需用重槌敲击。
- 文化象征:古代文献中常以鼖鼓象征威严与力量,如章炳麟《官制索隐》将其列为“讲武之具”。
五、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文献通考·乐九》《周礼》等典籍,或参考权威字典如《说文解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鼖鼓是一个字,它的意思是指各种大型打击乐器。下面是对鼖鼓的拆分部首和笔画:部首为鼓,总共有16个笔画。鼖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是一种古时战争中常用的乐器。
关于繁体字的写法,鼖鼓在繁体中保持不变,依然是「鼖鼓」这个字。
古代汉字中,鼖鼓的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不同。然而,由于繁体字的使用,现代人通常只会使用繁体字写法。
以下是一个关于鼖鼓的例句:在庆祝活动上,鼖鼓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广场。
在组词方面,可以以鼖鼓为基础,组成一些与音乐或乐器相关的词汇,例如:鼖鼓手(指演奏鼖鼓的人)或鼖鼓音乐(指以鼖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
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鼖鼓是一个专用词汇,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可能不常见。应该注意的是,根据上下文,可能可以使用其他描述大型打击乐器的词语作为近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随时告诉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