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卖放的意思、卖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卖放的解释

受贿私放。 明 李开先 《中宪大夫思州府知府梧冈王君墓志铭》:“君至 江油 等处,访知旧弊,乃官取羡餘,卖放大户。”《隋唐演义》第三三回:“将军讲得有理,只不要路上卖放了,又来我们集上做贼。”《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御史 晋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卖放,特派 满 汉 御史各一,专司稽查,一年而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卖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多用于描述官吏或权贵滥用职权的行径。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该词在古典文献中主要有两层释义:

  1. 指受贿后私放囚犯

    此用法源于古代司法腐败现象,例如《明史·刑法志》中记载官吏“受赇卖放”,即收受贿赂后擅自释放本应受罚的囚犯。这一行为被视为严重渎职,常见于明清时期的法制文书。

  2. 指变卖公产牟利

    在清代《六部成语注解》中,“卖放”亦指官员私自处置公有财产,例如将官田、官仓物资低价转卖,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此类行为多与贪腐案件相关联,如《清实录》提及的“卖放漕粮”案例。

现代汉语中,“卖放”一词已罕见于日常使用,但在研究法制史、廉政文化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其词义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权力滥用的道德批判,词性为动词,含贬义色彩。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卖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受贿后私自释放或纵容他人,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引申含义

3.历史背景与用例

4.词源与结构

5.现代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清史稿》《隋唐演义》等古籍,或查阅词典来源(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磅纸椑乾崩丧鞭杠辨解蔽短帛丸不顶事出口入耳搭搭撒撒代追颠倒错乱犊庐鄂褒二楚负实府望官衫絓数过时国望浩虚闳卓灰粉简笔姣丽极陈嗟食进屯金胄僦贷季句法菊糕库门六冕鹿聚弭变捺鉢辇运溺冠女中丈夫欧共体滂溏蟠委俜伶娉内潜苞雀翎人祅撒羹三祖善策声嘶力竭讨差痛絶魏红五斗米五反现世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