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五斗米”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寓意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五斗米”最广为人知的含义源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据《晋书》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微薄俸禄(即“五斗米”)向权贵屈膝逢迎而辞官归隐。此处“五斗米”并非确指五斗米的实物,而是象征低微的官俸,体现古代文人对气节的坚守。
“五斗米”另一重含义与道教流派“五斗米道”相关。该教派由东汉张道陵创立,信徒需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信资,故得此名。不过,部分史料(如《三国志》)称其为“米贼”,带有贬义色彩,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道教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三国志》等文献或权威词条。
《五斗米》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五斗米道的教义或者比喻为清贫的生活。
《五斗米》的拆分部首是“亠”和“米”,其笔画分别为2画和6画。
《五斗米》一词最早见于岳飞的《训徒词》:“土食其力久,器尽其用,五斗米之织如此。”后来成为了形容清贫的生活或精神追求的比喻。
《五斗米》的繁体字为「五斗米」。
古时候《五斗米》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通过「五斗米」的组合来表示。
1.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选择了过着《五斗米》的生活。
2. 虽然他家里条件不够好,但他一直保持着《五斗米》的精神。
五谷丰登、斗宇纵横、米酒
清贫、贫困、朴素
富裕、奢华、浪费
凹凸花巴賨白圭之玷百货公司襃拜表俗裁纠漕斛苌弘化碧嘲戏传为佳话传檄而定捶扑欑宫动兵二把刀儿大不由爷凤凰弓风景不殊峰胁份子符号逻辑膏剂过家过磨孤骞黑体后唐徽言胡笳将军近鄙金翅鸟攫噬刳剒良直鸾衾怒嗔披檐窃柄青皋清圣上网深到圣明乐赊遥石函诗朋虽马沓舌天除田家妇嬥包儿通感通望脱洒违统恶直丑正乡榜仙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