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斗米的意思、五斗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斗米的解释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斗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典故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1. 古代俸禄的象征意义

    本义指微薄的官俸收入。典故源自《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向权贵低头而辞官,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此处的“五斗米”代指县令的俸禄(一县之令的日俸约为五斗米),后引申为对低微收入或不值得屈从的利益表达蔑视,如《汉语大词典》将其注解为“微薄的官俸”。

  2. 宗教与历史专有名词

    东汉时期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是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该教派因入教者需缴纳五斗米作为信资而得名,见于《后汉书·刘焉传》及《三国志》等典籍。《辞源》中明确记载:“五斗米道,东汉张陵所创的宗教组织”,反映了这一词汇在宗教史中的特殊指代。

两种含义均被《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体现了该词在汉语语义系统中的文化层积性。

网络扩展解释

“五斗米”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寓意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微薄俸禄的象征

“五斗米”最广为人知的含义源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据《晋书》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微薄俸禄(即“五斗米”)向权贵屈膝逢迎而辞官归隐。此处“五斗米”并非确指五斗米的实物,而是象征低微的官俸,体现古代文人对气节的坚守。

二、道教关联:五斗米道的渊源

“五斗米”另一重含义与道教流派“五斗米道”相关。该教派由东汉张道陵创立,信徒需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信资,故得此名。不过,部分史料(如《三国志》)称其为“米贼”,带有贬义色彩,需注意语境差异。

三、文化寓意:勤俭与气节的符号

  1. 勤俭象征:因古代五斗米(约合50斤)是普通家庭基本口粮,衍生出“珍惜资源、安贫乐道”的寓意。
  2. 气节隐喻:陶渊明典故延伸出“不因利益屈从权势”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文化中“士人风骨”的代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道教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三国志》等文献或权威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包封报章贬瘦冰瓶拨去不尽痴迂愁惨惨呆物诞秀蹈儛倒置干戈弟男子侄放刁把滥抚徕赶罗高躔鳏鱼渴凤桂烛鸿钧黄牛妪奸弊简歡减灾甲卒极端结脉进退无途集体经济九游郡治看命趷落克丝钳子孔目枯脑焦心了味连头带尾联宗凛寒麟书流澜礼揖笼统轮光娩泽目光如豆萋斐成锦青桂柔而不犯设簴市舶矢命四拜松瘫探人屠溃悟理险澁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