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穀梁传·僖公二年》:“ 荀息 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柳亚子 《赠少屏》诗:“鹏飞未遂衝霄志,马齿徒增歧路悲。”亦作“ 马齿徒长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九章:“ 张大经 说:‘今日承蒙垂青,得与将军联宗,不胜荣幸。 大经 碌碌半生,马齿徒长,怎好僭居兄位!’”参见“ 马齿 ”。
“马齿徒增”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出自《穀梁传·僖公二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欲借道虞国攻打虢国,以骏马和美玉贿赂虞君。后晋国灭虢,返程时顺道灭虞。晋国大夫荀息牵回当初的骏马,感叹“马齿加长矣”,暗讽虞君贪利亡国,而马仅增齿未立功。
此成语通过“马齿”这一具象比喻,将年龄增长与成就缺失形成对比,生动传达了对光阴易逝的警醒。
《马齿徒增》是一个成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间就过去了。这个成语意为马儿的牙齿长得很快,象征时间飞逝,转瞬即逝。
《马齿徒增》的拆分部首是马、齿、徒、增,总共有17画。
《马齿徒增》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具体的故事内容可能因地区和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马齿徒增》的繁体字写作「馬齒徒增」。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徒」字写作「彳」和「走」的结合,形状类似于一个人在行走的样子。
1.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真是感叹马齿徒增。
2. 我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感觉时间像马齿徒增一样,转眼间就到了深夜。
1. 马蹄徒增
2. 马龄徒增
1. 时光如梭
2. 光阴荏苒
1. 一日千里
2. 一刻如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