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义的意思、率义的详细解释
率义的解释
行义。《左传·哀公十六年》:“ 叶公 曰: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 杜预 注:“率,行也。” 唐 崔群 《册太子礼毕赦文》:“忠孝温文,率义由礼。”
词语分解
- 率的解释 率 à 带领:率领。统率。率队。率先(带头)。率兽食人(喻暴君残害人民)。 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轻率。草率。率尔。率尔操觚(“觚”,供写书用的木简;意思是轻易地下笔作文)。 爽直坦白:直率。坦率。
- 义的解释 义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
专业解析
“率义”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合成词,其含义需结合构成它的单字“率”与“义”来理解,并在古籍中寻找例证。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学角度的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遵循道义;为道义所统率或感召。
- “率”在此处读作shuài,主要含义为遵循、依循(《说文解字》:“率,循也。”),引申为带领、表率。
- “义”指合宜的道理或行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说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 段玉裁注引申为“善”)。指符合道德规范、公正合理的原则。
- 因此,“率义”即指行为以道义为准则,遵循道义而行,或指被道义所统率、感召而行动。它强调行为的动机和准则是出于高尚的道德原则。
-
语义侧重与语境应用:
- 行为动机: 强调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是道义而非私利。例如,“率义而动”指依据道义而采取行动。
- 行为准则: 表示将道义作为行事的根本原则和规范。
- 感召力量: 指道义本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使人自发地追随或响应。例如,“率义之师”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其成员是因认同战争的正义性而聚集。
- 表率作用: 有时隐含领导者或行为主体本身是道义的化身或表率,其行为能引领他人向善(此义相对较少见,更多体现在“率先垂范于义”的语境中)。
-
典籍例证(重要来源):
-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三国志》。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中,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了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称《述志令》),其中提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于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虽然曹操原文未直接出现“率义”二字,但后世史评或相关论述常用“率义”来概括曹操在此文中表达的忠君、守义、维护汉室正统的立场(尽管有争议),以及他麾下部分将领士人追随他的动机(认为其代表某种道义)。更直接的“率义”用例需查更广泛古籍,但其核心语义在史籍评论中常见。
-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对“率义”有收录,释义紧扣“遵循道义”这一核心。
-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 “率义”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评论或仿古的书面语中。其含义通常被更常用的现代词汇如“秉持道义”、“仗义而行”、“为正义而战”等所替代。
“率义”意指以道义为行为的根本准则和内在动力,遵循道义行事,或为道义所感召、统率。它强调行为的道德崇高性和原则性,多见于古籍及对其的评述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经典语境可追溯至《三国志》 及相关史评中关于忠义、正道行为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率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践行道义”或“遵循道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行义:指遵循并实践道义原则,强调将道德规范付诸行动。例如《左传》中提到“率义之谓勇”,意为遵循道义才称得上勇敢。
2.词源与典籍用例
- 源自《左传·哀公十六年》中楚国叶公的言论:“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杜预注解为“率,行也”,即“率”意为“践行”。
- 唐代崔群《册太子礼毕赦文》中“忠孝温文,率义由礼”进一步体现这一用法。
3.读音与构成
- 读音:传统注音为“shuài yì”(率读shuài时表“带领、遵循”义),但现代部分词典标注为“lǜ yì”,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单字解析:
- 率:此处取“遵循、带领”义,与“表率”相关。
- 义:指合乎道德的行为准则,如正义、道义。
4.应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形容领袖或士人践行道义,如“率义师”指率领正义之师。
- 现代可用于强调道德实践,如“率义由礼”表示以道义和礼仪为行为规范。
5.相关延伸
- 名字寓意:若作为人名,“率义”寄托了正直、遵循道义的性格期许。
注意:该词属文言用法,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及杜预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班序不瞚持危传觞楚船锄削辞调慈惠雌字蹲蹲典砚鹅口翻车鱼泛漾废坏符扈官当观念形态合体字后撰花翠黄帝子孙皇权获全简墨尊俎交睫基本路线接济截止时间菁华惊事疾霆决牖两戒蛎塘离踪漏光茅屋采椽门下掾辟带七彩攘鸡日天子三刀声速市厘疏忼书舍私赎素地陶车特使抟食屯租外层亡机缊绪乡隣遐懿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