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次排列。《国语·齐语》:“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班,次也;序,列也。”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二年春正月,詔班序列侯、功臣位次。”
(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帝乃揖四方之灵,羣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班序,谓班爵之序。”《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皇帝不设仪仗,官吏不分班序,服饰不加区别。”
(3).朝官的行列。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前件官学识该达,器量弘深,朝推直道,代仰清节,显映班序,十五年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种徵君 ﹞《寄怀诗》曰:‘……虽从鵷鸞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
“班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和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指按照一定顺序或规则进行排列。
出处:
指古代官员或群体中,依据官职、爵位或年龄确定的等级顺序。
出处:
特指官员在朝廷中的队列或职位序列。
出处:
“班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等级制度下的排列规则,涵盖礼仪、官制及社会秩序,体现了传统社会对身份、资历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旧唐书》等原始文献。
班序指的是团体或集体中人员的排列和顺序。在班级、社团、部队等组织中,班序是为了管理和组织人员,保持秩序和协调合作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笔画(h2标签)班序由两个部首组成:王(玉)和页。笔画数一共是9画,其中王(玉)部为4画,页部为5画。
段落三:来源和繁体(h2标签)班序是一个古汉字词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在繁体字中,班序的写法保持不变。
段落四:古时候汉字写法(h2标签)在古代,班序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王(玉)的部分在古时候是用“玉”来表示,而页的部分则是用“葉”的形式写出。
段落五:例句(h2标签)
1. 班级中的班序由老师负责维护。
2. 在军队中,班序对于队伍的组织和行动至关重要。
组词:班级、排班、序列、顺序
近义词:排列、次序、秩序
反义词:混乱、无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