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邓的意思、马邓的详细解释
马邓的解释
东汉 明德马皇后 与 和熹邓皇后 的并称。皆以贤德闻。《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及 元杨皇后 崩, 芬 ( 左贵嬪 )献誄曰:‘…… 樊 卫 二姬,匡 齐 翼 楚 ; 马 邓 两妃,亦毗 汉 主。’” 唐 李商隐 《为怀州刺史举人自代状》:“奉 殷 郭 之良躅,衔 马 邓 之明规。” 宋 王安石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之一:“国赖 姜 任 盛,门归 马 邓 高。”
词语分解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邓的解释 邓 (鄧) è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马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一个独立收录的常用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来理解。根据古籍文献和权威辞书的记载,"马邓"主要有以下两种指向:
一、指东汉外戚权臣马融与邓骘的并称
- 历史背景:"马"指东汉经学家、外戚马融(79年-166年),"邓"指东汉大将军、外戚邓骘(?-121年)。两人均出自显赫的外戚家族,位高权重,常被并称以代指东汉中后期擅权的外戚势力。
- 文献例证:该用法多见于后世史论或文集中,用以借喻权臣或外戚专权。例如,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中论及外戚之祸时,有将"马邓"与"窦梁"(指窦宪、梁冀)并提的记载(参见《汉语大词典》"马邓"条释义)。
二、指西晋名臣邓攸(字伯道)的典故
- 典故来源:此说源自《晋书·良吏传·邓攸》。邓攸(字伯道)在战乱中为保全侄子而舍弃己子,后终身无嗣,时人哀叹"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后世常以"伯道无儿"、"邓攸无子"等表达对贤者无后的同情。
- "马邓"关联:部分文献(如宋代笔记)中,因邓攸之姓"邓"与"马"姓对举,或与"羊祜"(字叔子)并称时产生音转,偶有"马邓"代指邓攸及其遭遇的说法(此用法较罕见,多见于诗词用典考释,可参考《辞源》相关条目及历代诗话)。
语言学特征:
- 结构:"马邓"属姓氏并列式复合词,类似"萧曹"(萧何、曹参)、"李杜"(李白、杜甫)。
- 语义:其核心含义依赖于所指代的具体历史人物及语境,不具备独立的字面意义。
- 使用频率: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学研究领域。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马邓"词条,释义为"东汉马融与邓骘的并称"。可在各大图书馆或在线平台(如汉典)查阅相关摘录。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九十《良吏传·邓攸》详载邓伯道事迹,为典故源头。可参考正史数据库(如国学大师)原文。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对历史人物并称及典故有系统收录,是考证古语词的重要工具书。
"马邓"的释义需严格依据古籍与权威辞书,其核心含义指向特定历史人物组合或典故,非现代通用词汇。理解时应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
“马邓”是东汉时期两位著名皇后的并称,具体解释如下:
-
词义解析
指东汉的明德马皇后(汉明帝皇后)与和熹邓皇后(汉和帝皇后)。两人均以贤德著称,常被后世并称为典范。
-
历史人物背景
- 明德马皇后:汉明帝皇后,以节俭、谦逊闻名,曾拒绝家族封侯,主张“谦让为国”。
- 和熹邓皇后:汉和帝皇后,临朝称制期间推行仁政,稳定朝局,史称“邓太后称制,朝野称颂”。
-
文献引用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如:
- 《晋书》记载左贵嫔悼文提及“马邓两妃,亦毗汉主”;
- 唐代李商隐《为怀州刺史举人自代状》赞其“衔马邓之明规”;
- 宋代王安石《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以“门归马邓高”类比贤德。
-
延伸意义
后世常以“马邓”代指德才兼备、辅佐君主的贤后,成为后妃德行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两位皇后的事迹,可参考《后汉书·皇后纪》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埃米尔白鱼入舟抱补饱经风雨秉锧卜通唱手陈鲤庭驰范楚楚可怜楮火底号妒女二凶梵塔風便摓衣俘献归兽诡贼鼓桡河阳胡髭江翻海搅角吻家喻户晓结笔揭破锦字畟然困厄揽取雷鸣鸾步鹿活草论输逻兵蛮皮谋谟帷幄年少气盛努劲儿亲迎楸棋屈光度热恼冗繁山杯十二缘起识赏受取硕士铜牌推囚脱胎无咎遐朗贤称相晤先严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