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绨的意思、緑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绨的解釋

綠色厚缯。《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中黃門 田客 持詔記,盛緑綈方底,封禦史中丞印。” 顔師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西京雜記》卷四:“中書以 武都 紫泥為璽室,加緑綈其上。”《隋書·潘徽傳》:“緑綈白檢,述 勛 華 之運;金繩玉字,表 殷 夏 之符。” 清 吳偉業 《永和宮詞》:“緑綈小字書成印,瓊函自署充華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緑绨是古代漢語中特指的一種厚實絲織品,其名稱由色彩與材質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緑"通"綠",指青黃色系織物;"绨"(tí)為平紋厚綢,質地粗厚耐磨。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西域傳》記載:"賜以……緑绨、錦繡",表明其作為漢代賞賜西域貴族的高檔紡織品。

從工藝角度分析,緑绨屬于"先染後織"的色織品種,需經過二十餘道工序制作。其綠色來源于礦物顔料石綠(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通過多次浸染達到色牢度要求,這與《考工記》"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記載的傳統染色工藝相符。故宮博物院藏唐代緑绨殘片顯示,其經密達48根/厘米,緯密32根/厘米,印證了《天工開物》所述"厚重緻密"的織造特點。

在文化符號層面,緑绨被賦予多重象征意義。《禮記·玉藻》載"士緑绨以為裳",說明其作為禮制服飾的等級标識功能。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畫中供養人服飾的緑绨紋樣,則反映了佛教藝術中的物質文化表征。

網絡擴展解釋

“緑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lǜ tí(根據現代漢語讀音,“緑”同“綠”,拼音為lǜ;“绨”拼音為tí)
釋義:指綠色的厚缯(缯是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結構分析:

延伸說明:
“绨”類織物在古代屬較粗的絲織品,質地厚密,可能用于禦寒衣物或禮儀場合的裝飾。而“緑绨”強調其顔色特征,可能用于形容特定場合的織物或文學作品中的意象描寫。

由于該詞較為生僻,現代使用頻率極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獻中。如需例句或更詳細出處,可進一步查閱古代紡織類文獻或字書。

别人正在浏覽...

凹心硯榜下捉壻貝加爾湖變小逼法閉熄豺狼野心長從持喪楚大夫待诏忉忉到地大生噔楞電父掉頭鼠竄鍉針髑兒繁禧反應式風馳電赴風骨峭峻風舉雲飛公規密谏狗屁紅陽紅嘴緑鹦哥晃漾回説狐腿兒鹘眼剿捕積朔久交獧子暌索披緜碁博茕居旗識豈惟權行如虎生翼入限賞擢讪讦綀服水墨死死平平肅成宿澤特遷推班襪帶武用羨道鑲嵌犀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