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緑莎的意思、緑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緑莎的解释

(1).绿色的莎草。《后汉书·马融传》:“树以蒱柳,被以緑莎。”

(2).泛指绿草地。 唐 元稹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风吹笋籜飘红砌,雨打桐花盖緑莎。” 前蜀 韦庄 《睹军回戈》诗:“御苑緑莎嘶战马,禁城寒月捣征衣。” 宋 叶梦得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词:“好是緑莎新径,賸安排芳意,特地重栽。” 明 刘基 《琅琊王歌》之二:“花高折不得,空步緑莎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緑莎(lǜ suō)是汉语中的古雅词汇,由“緑”(绿色)与“莎”(莎草)组合而成,专指青翠茂密的莎草,常见于古典诗文描写自然景致。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緑(lǜ)

    • 本义:青黄色,泛指草木茂盛时的颜色。《说文解字》释:“帛青黄色也”,引申为自然界的鲜绿色调。
    • 文学意象:象征生机、清新,如“緑水”“緑杨”。
  2. 莎(suō)

    • 植物指代:莎草科草本植物,多生于湿地,茎叶细长。《本草纲目》载:“莎草根即香附子”,其叶如韭,丛生蔓延。
    • 音韵关联:古音读“梭”(suō),与“蓑”同源,暗含柔韧之意。
  3. 合成词“緑莎”

    • 核心释义:青绿色的莎草丛。如唐代李贺《南山田中行》云:“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其中“莎”即暗指湿地草丛景象。
    • 引申意境:喻指幽静恬淡的田园风光,或隐逸生活的自然背景。

二、典籍例证与文学运用

  1. 诗词意象

    • 王维《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虽未直用“緑莎”,但“桑叶”“麦苗”等同属田园植物意象群,与“緑莎”的语境相通。
    • 杜甫《独坐》:“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湿地草丛(緑莎)常为虫鸟栖息之所,此类场景与之契合。
  2. 本草文献

    《本草纲目·草部》详载莎草属性:“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为香附子。” 印证“莎”的植物学特征。


三、文化意蕴


四、现代转义与植物考据

今“莎草”属莎草科(Cyperaceae),含约5000种,如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其茎叶青绿时即合“緑莎”本义,多见于江南湿地。部分方言区仍称水边细草为“莎草”,延续古语遗风。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3.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 《全唐诗》王维、杜甫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緑莎”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绿色的莎草

2.泛指绿草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唐代诗词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包银八一起义北籁被诏边城拨斸步位漕费成佛作祖赤髀促鳞挫强带彩點頭之交斗夥多岐乏劣繁沸翻蔓粉尘附录各行其是官绪骨肉相连海隝幻沤华诬界天潏荡衎衎考徵窠阙苦吟録爵论荐梦魔珉砌莫不倾动加礼恼悔旁系亲属迁谷人外容美瑞应车商略神功豕突狼奔谁何菽麦岁光苏门四子腾达阗骈彖辞突变晚霁五盾纤身小辫子晓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