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苦吟”是一个汉语词汇,现从以下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背景:
创作态度
指诗人反复吟咏诗句、苦心斟酌用词,追求极致的表达效果。例如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写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生动体现这种严谨态度。
代表人物
“苦吟”既是一种创作方法,也体现了文人对艺术极致追求的执着精神,尤其在唐代诗坛形成独特传统。
苦吟是一个词语,它包含两个字:苦和吟。
苦的部首是艹,苦的总笔画数是5。
吟的部首是口,吟的总笔画数是7。
苦吟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先进篇》中:“曾子曰:君子苦啼,而不笑。”这里的“苦啼”意为悲哭,后来演化为苦吟,表示苦闷地吟诵。
苦吟的繁体字为苦吟。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苦吟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他在黑暗中苦吟了一夜,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苦想、苦思、吟诗、吟哦
悲吟、痛哭
欢笑、畅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