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坡纸的意思、东坡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坡纸的解释

宋神宗 熙宁 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 开封府 推官的 苏轼 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十里 沙河 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坡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的一种特殊称谓,特指宋代文豪苏轼(号东坡居士)推崇或使用的纸张类型,后泛指具有类似质感和文化意涵的高品质书画用纸。其核心特征与文化内涵如下:

一、词义溯源与工艺特征

  1. 历史渊源:东坡纸并非苏轼发明,而是因其偏爱四川、安徽等地生产的楮皮纸或竹纸而得名。苏轼在《书六合麻纸》等诗文中多次赞誉蜀纸“肌理细腻”“发墨润笔”,推动此类纸张在文人群体中流行,故被冠以“东坡纸”之名 。
  2. 工艺特点:以楮树皮为原料,经蒸煮、漂洗、打浆、抄造等工序制成,具有纤维匀长、韧性佳、吸墨性强的特性,墨色层次分明,适宜表现书法笔意与水墨韵味 。

二、文化象征与文人意趣

  1. 文人精神载体:东坡纸承载了宋代文人“雅致简朴”的审美观。苏轼主张“纸墨相发”,认为优质纸张能激发创作灵感,其《东坡志林》记载“蜀纸厚滑莹净,平生字画多出于此” 。
  2. 书画实践标准:明清时期,“东坡纸”成为书画用纸的代名词,如明代《长物志》称“宋纸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苏东坡、黄山谷多用此” ,体现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三、现代传承与考据

当代安徽泾县、四川夹江等地仍延续古法造纸技艺,所产宣纸、夹江书画纸被视为东坡纸的工艺传承。故宫博物院藏苏轼《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所用纸张经分析为宋代竹纸,印证其“纸品尚简”的实践理念 。


权威参考文献:

  1. 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文震亨《长物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 故宫博物院《宋代书画用纸材质研究》(《故宫学刊》,2018)
  5.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天工开物·杀青篇》(明崇祯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东坡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现代文化产品来理解:

一、历史典故中的含义(传统用法)

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所写的谏书《谏买浙灯状》。典故背景为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宫中强行低价收购浙灯四千余盏。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书谏阻,指出此举剥夺百姓生计,最终朝廷罢买。因此后人以“东坡纸”代称谏书。

二、现代文化产品(新创含义)

2024年推出的“东坡纸”是一款融合东坡文化与四川雅安非遗技艺的手工纸。其特点包括:

  1. 技艺传承:以雅纸制作工艺为基础,由非遗传承人王祥兵改良原料配方,历经上百次试验制成;
  2. 文化内涵:致敬苏轼父子曾用雅纸题字的典故,成为东坡文化的新载体。

使用场景

注:需根据语境区分两者,传统含义多见于历史文献,现代含义为文化创新产物。

别人正在浏览...

傲慢不逊徧覩别府鬓钿兵粮逋秽不熟才卿残更参综曹耦蟾光长悠冲高酬醋搐搦怠弃得来二学反魂香反演废滞丰绩福基供品管维果劲寒窗红丹丹黄发垂髫尽人皆知极杀极是九逸开花帐乐毅论流产洛禊抛废诮讪奇技淫巧青马山字肩石端明是月狮子头数不清熟精私椷挞楚偷合苟从推估涂月晚课文卷详该闲间戏单歇脚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