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勘劾的意思、勘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勘劾的解释

谓核实定罪。 宋 欧阳修 《论内臣冯承用与外任事札子》:“窃以方今内外臣寮,若有罪犯,便须勘劾,依法行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勘劾"是古代汉语中的司法术语,指核查罪状并予以弹劾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典章制度记载。该词由"勘"(审查核实)与"劾"(揭发罪责)两个动词复合构成,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指官吏通过调查取证,确认官员过失或犯罪行为后,依律提出弹劾。《明史·职官志》记载刑部职责包含"勘劾百官奸弊",体现其监察属性。
  2. 程序特征:强调"先勘后劾"的法定流程,需经历文书核验、事实查证等环节,《唐六典》规定御史台"凡中外臣僚有罪,必先劾奏,然后勘实"的运作机制。

二、历史应用 该词在宋元时期司法文书中高频出现,元代《宪台通纪》详载"凡有赃污、欺诈者,皆从监察御史勘劾",说明其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环节。清代《刑案汇览》收录的多起官员渎职案件均以"勘劾得实"作为定罪依据。

三、语源发展 "劾"字本义为定罪文书,《说文解字》释"劾,法有罪也",后引申为检举揭发;"勘"字初指校订文字,《玉篇》训"勘,覆定也",至隋唐衍生出案件审查义项。二者组合成词最早见于《魏书·刑罚志》,标志着司法监察术语的定型。

网络扩展解释

“勘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词义解释
    “勘劾”指核实并定罪的过程,强调通过调查确认罪行后予以弹劾或处罚。该词多用于古代司法或监察制度中,常见于对官员违法行为的审查。

  2. 结构分析

    • 勘:本义为校订、核对(如“勘误”),引申为调查、审查。
    • 劾:指揭发罪行并弹劾(如“弹劾”),含定罪追责之意。
      二字组合后,体现“查证事实→判定责任”的完整流程。
  3. 历史用例
    宋代欧阳修在《论内臣冯承用与外任事札子》中提到:“若有罪犯,便须勘劾,依法行遣。”此例说明古代对官员犯罪需经严格核查再定罪处置的程序。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或历史文献时仍具参考价值,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司法内涵。

“勘劾”是古代司法术语,融合调查与定罪双重含义,反映了传统法律中对程序严谨性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绑带避殿损膳柄欛宾餞日月谗颊陈平分肉趁心从表弟倒挂敌方光缝柜吏过的去含覆韩卢憨实横阔红痢后起黄金丸黄龙誓恢闳虎踞鲸吞甲庚箭靶子具耳拒虎进狼峻词开舘口画蛞蝓劳悴柳范没出豁霉雨门户之争门塞维克磨炼磨琢纳履鸟散鱼溃破篷剖毫析芒气凌霄汉钦承请俸泉薮壤驷戎阃润毫三六三尸暴跳三衙家上利署拜碎据唆嘴太音消费者歇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