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王弼 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后汉书·荀淑荀爽传论》:“ 荀公 之急急自励,其濡跡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亦既豹变,刚柔蔚文,曷履虎尾,丧其匹羣!” 明 李贽 《史阁叙述》:“履虎尾者必使不至於咥人而后亨,而世实未有履虎尾而不咥者。”亦省作“ 履虎 ”。《梁书·武帝纪上》:“ 江 淮 扰逼,势同履虎。” 唐 李白 《秦女休行》:“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履虎尾”是源自《易经·履卦》的典故,字面意为“踩踏老虎尾巴”,常用来比喻身处险境或触怒强敌,需谨慎应对。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解释
“履”指踩踏,“虎尾”即老虎尾巴。老虎象征危险或强大对手,尾部是其敏感部位,踩踏可能引发致命攻击()。
比喻义
《易经》卦辞
原文“履虎尾,不咥人,亨”意为:虽身处险境,但若行为得当(如柔顺谦逊),可避免灾祸、转危为安。此处强调“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
卦象解析
履卦上乾(天)下兑(泽),象征“上天下泽”的秩序。君子需明辨上下、安定民心,行事如履薄冰,方能趋吉避凶()。
警示作用
用于提醒人们面对强者或复杂局势时,需谨言慎行,避免鲁莽()。例如:“与巨头企业竞争,切忌履虎尾。”
文学引用
如明代李贽以“履虎尾”批判冒险激进的行为()。
若需进一步了解《履卦》完整卦辞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易经》原文及汉代史书(来源:)。
履虎尾是一个四字成语,意思是穿著虎尾巴,引申为触动虎尾巴,形容冒险求死的行为。下面是对履虎尾成语的详细解析:
履:屮(山字底部)+ 尸(人字);共有7个笔画
虎:虍(虎字左边)+虍(虎字右边);共有7个笔画
尾:尸(人字)+ 尾(字的右侧);共有7个笔画
履虎尾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传说。传说中,有一个舞台上有一条虎尾巴,任何人都可以走过去。但是只有那些有勇气的人才能够履过这条虎尾巴,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胆识。这样的勇气和胆识后来被引申为冒险、挑战困难的意义,形成了这个成语。
履虎尾的繁体字是履虎尾。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履虎尾在古时候的写法是:屢虎尾。
1. 他敢履虎尾,放手一搏。
2. 不要对生活履虎尾,要谨慎行事。
履行、轻脚软履、前赴后继、开道先锋。
冒险、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小心谨慎、避嫌回避、退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