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虎尾的意思、履虎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虎尾的解釋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王弼 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後漢書·荀淑荀爽傳論》:“ 荀公 之急急自勵,其濡跡乎?不然何為違貞吉而履虎尾焉?” 宋 葉適 《厲領衛墓志銘》:“亦既豹變,剛柔蔚文,曷履虎尾,喪其匹羣!” 明 李贽 《史閣叙述》:“履虎尾者必使不至於咥人而後亨,而世實未有履虎尾而不咥者。”亦省作“ 履虎 ”。《梁書·武帝紀上》:“ 江 淮 擾逼,勢同履虎。” 唐 李白 《秦女休行》:“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虎尾"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字面意為"踩踏老虎的尾巴",其核心含義指身處險境卻因謹慎行事而化險為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出處及用法:


一、字義解析


二、典故出處與核心釋義

直接出處:《周易·履卦》

卦辭原文:"履虎尾,不咥人,亨。"(咥:咬)

釋義:

踩到老虎尾巴,但未被咬傷,象征以柔順謹慎的态度應對強暴,可轉危為安。此卦強調臨危不懼、以柔克剛的處世智慧(來源:《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9頁)。


三、引申義與用法

  1. 比喻險境中的謹慎應對

    如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回:"況履虎尾者,必當戰兢惕厲。" 形容身處險境需時刻警惕。

  2. 警示不可魯莽行事

    明代王夫之《周易外傳》:"履虎尾而戒懼,則免于咥。" 強調謹慎可避禍(來源:《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2009年,第412頁)。


四、現代語義與用例

現代漢語中,"履虎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形容: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4年。
  3. 《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餘清逸編),中華書局,2009年。

網絡擴展解釋

“履虎尾”是源自《易經·履卦》的典故,字面意為“踩踏老虎尾巴”,常用來比喻身處險境或觸怒強敵,需謹慎應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履”指踩踏,“虎尾”即老虎尾巴。老虎象征危險或強大對手,尾部是其敏感部位,踩踏可能引發緻命攻擊()。

  2. 比喻義

    • 身處危境:如《後漢書》中“違貞吉而履虎尾”,指違背正道陷入危險()。
    • 觸怒強敵:引申為因不慎言行得罪權勢者,招緻禍患()。

二、出處與哲學内涵

  1. 《易經》卦辭
    原文“履虎尾,不咥人,亨”意為:雖身處險境,但若行為得當(如柔順謙遜),可避免災禍、轉危為安。此處強調“剛柔并濟”的處世智慧()。

  2. 卦象解析
    履卦上乾(天)下兌(澤),象征“上天下澤”的秩序。君子需明辨上下、安定民心,行事如履薄冰,方能趨吉避兇()。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1. 警示作用
    用于提醒人們面對強者或複雜局勢時,需謹言慎行,避免魯莽()。例如:“與巨頭企業競争,切忌履虎尾。”

  2. 文學引用
    如明代李贽以“履虎尾”批判冒險激進的行為()。


四、相關成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履卦》完整卦辭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易經》原文及漢代史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幽幽禅話澄叙怠替擔纆地方主義噩厲飛肉風緩更更供鮮桂戚海燕行藏用舍洪飇槐安夢晦蒙矯抑錦标赆私極親酒遊花君權軍郵空僞跨國公司礦油連甍接棟練祥蠡殼淪滅鹭鴛糜費拏兵喃呒佬撚子否極泰來貧姑跷躍七個八個清廟情見乎言區處繞梁聲山沓射鞲省顧聖潔審圖疏草屬下酥麻畋犬頑重危言聳聽滃滃澹澹仙類獻體小子後生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