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磅礴。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 清 朱彝尊 《和程邃龙尾砚歌》:“黯然消魂万里别,长言不觉肆滂葩。” 清 厉鹗 《<余拙村诗集>序》:“若其辞肆滂葩,意闢蛰户,以 韩 孟 之奥峭为宗,而復取材近於 皮 陆 ,渊雅近於 欧 梅 ,世当有知言者。”
“滂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文献和权威解释综合理解:
基本含义
读音为pāng pā,原义为“磅礴”,形容气势宏大或事物雄浑壮阔。例如唐代韩愈的诗句“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即以“滂葩”表达文辞奔放有力的状态。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提到其引申义,指花朵繁盛、绚丽的景象。这一用法源于《诗经·大雅·荡》中“滂沱矢田”的意象,通过合并“滂沱”(大雨)与“葑”(菜蔬)的意象,逐渐演化为对繁茂景色的形容。
使用场景
争议与辨析
权威来源(如汉典、沪江词典)更强调“磅礴”的本义,而“花朵繁茂”的解释多见于网络辞书,可能存在词义演变或误用的争议。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滂葩》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指花朵盛开茂盛、姿态婀娜多姿的样子。
《滂葩》的部首是「草」,它的左边是「坂」,右边是「艹」。它总共有12个笔画。
《滂葩》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秦州即事》中,描述了春天花朵盛开的美景。后来,这个词成为了文人墨客常用的词汇,来描绘花朵绚丽美妙的样子。
《滂葩》在繁体中写作「滂葩」。
在古代写汉字时,滂葩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滂的上半部分写作「泡」,下半部分是「水」,葩则写作「又卅木」。
春风拂面,滂葩盛开,花香四溢。
滂葩盛开、滂葩绽放、滂葩如火、滂葩娇艳。
花香四溢、花容月貌、盛开如画。
凋谢、凄凉、荒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