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 西戎 旅国 出产的大犬。《书·旅獒》:“西 旅 厎贡厥獒。” 孔颖达 疏:“ 西戎 旅国 ,致送其大犬曰獒。”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騶虞麟趾并乐歌, 越 雉 旅 獒尽风靡。” 清 赵翼 《娘娘叫狗山》诗:“《阴符》不望 驪母 传,方物终期 旅 獒贡。”
(2).借指 西戎 各国。 章炳麟 《讨满洲檄》:“自 周公 兼 夷狄 ,定九宇,四海之内,提封万里,旅獒、 肃 慎无敢不若。”
《旅獒》是古代汉语中的专名组合,其释义需从词源与典籍两个层面解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旅”在此特指西戎部族名,《尚书·旅獒》孔颖达疏:“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者”,而“獒”则指体型巨大的犬类,《尔雅·释畜》载“犬四尺为獒”,二字组合专指周朝时期西戎旅国向周王室进贡的珍稀獒犬。
该词源自《尚书·周书》篇目《旅獒》,其核心思想载有召公奭劝诫周武王的典故:“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强调统治者需以德治国而非沉溺珍玩。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进一步阐释:“獒是犬名,旅是国名,贡此大犬”,表明该词具有双重语义:既指具体贡品,又衍生为治国方略的象征符号。
现代辞书系统将其定义为历史专有名词,特指西周时期中外交往中的特殊贡品。《中国历史大辞典》明确标注:“旅獒,古代西戎旅国所产之犬,周初作为方物入贡”。该词在汉语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化为政治寓言的代称,常见于论述君臣之道的典籍引文中。
“旅獒”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基本解释
“旅”指古代西戎的旅国,“獒”为大型猛犬。合称“旅獒”即指旅国进贡的獒犬。
补充:獒犬在古代被视为护卫犬,体型威猛,常用于守护贵重物品()。
引申含义
因獒犬是西戎地区的代表性贡品,后以“旅獒”借指西戎各国,如章炳麟《讨满洲檄》中“旅獒、肃慎无敢不若”即用此意。
出自《尚书·周书·旅獒》,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西戎旅国进献獒犬,召公奭借此劝谏武王:
现代语境中,“旅獒”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较少作为日常成语使用。其核心警示意义(如戒除贪欲、专注正业)仍具现实参考价值。
提示:若需了解《旅獒》全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尚书》原文或权威史学资料。
安贞暴殒轻生把握鞭督薄暮不足惜藏诸名山长亩持刀动杖赤葛驰角担仆大石调登时顶职妒能害贤遁佚发刻烦忧風名父舅共存宫县诡谬杭浩茫红叶怀才不遇惶畏毁訿弧深绞讦脚指玠珪讥诎久延眷侍教客水雷轰荐福碑陇坻龙芽草卤缸捋下名材穷奸极恶契谊屈产渠们三户谣觞弊失行输賮暑去寒来随机存取存储器孙息提鼓惕厉文责无风作浪杇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