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至;等到。《墨子·尚贤中》:“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尚贤使能以治之。” 汉 张衡 《东京赋》:“逮至 显宗 ,六合殷昌。”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 汉武 ,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
“逮至”是古汉语中的连词,主要含义为“及至;等到”,常见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读音:dǎi zhì(注音:ㄉㄞˇ ㄓˋ)
部分现代资料可能标注为“dài zhì”,但根据古籍注音及权威词典,更推荐“dǎi zhì”。
词性:连词,表示时间或事件的承接关系。
表示时间推移后的结果
《墨子·尚贤中》:“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尚贤使能以治之。”
含义:等到国家陷入混乱、社稷危亡时,却不懂任用贤能之人治理。
引出历史事件或现象
张衡《东京赋》:“逮至显宗,六合殷昌。”
含义:到汉明帝(显宗)时期,天下繁荣昌盛。
用于文学评论
元稹评杜甫:“逮至汉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
含义:等到汉武帝时,《柏梁诗》的出现标志着七言诗体的成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墨子》《东京赋》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