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场庙的意思、皮场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场庙的解释

庙名。在 杭州 吴山 看江亭 附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城内胜迹》:“ 惠应庙 ,俗呼 皮场庙 。相传有神 张森 , 相州 汤阴 人。县故有 皮场镇 ,萃 河北 皮鞹,蒸溃产蝎,螫人輒死。神时为场库吏,素谨事 神农氏 ,祷神杀蝎,镇民德之,遂立祠,凡疹疾疮疡,有祷輒应…… 宋 时建庙於 汴京 显仁坊 。 建炎 南渡,有 商立 者,携神像至 杭州 ,舍於 吴山 看江亭 ,因以为庙,额曰‘惠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场庙是南宋时期设立于杭州的特殊祭祀场所,其名称源自"剥皮场"的简称。该庙最初为惩治贪腐官吏的刑场旧址,后逐渐演变为具有警示与祭祀功能的宗教建筑。据《杭州府志》记载,南宋朝廷在此处设立"皮场局",专门执行对贪官"剥皮实草"的酷刑,以儆效尤。

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载其规制:"庙内供奉三皇神像,旁设剥皮刑具模型",反映出古代司法与祭祀相结合的特殊制度设计。随着时间推移,皮场庙的功能从单纯的刑场转化为兼具廉政警示与民间信仰的场所,百姓在此祈求司法公正、官员清廉。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惩治贪吏的刑场遗址上建立的庙宇",强调其承载的法制文化内涵。建筑格局上,主体建筑包含刑具陈列厅、廉政碑林和司法神祇祭坛,这种复合型空间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刑德相辅"的政治哲学。

当代学者在《南宋典制考》中指出,皮场庙遗址现存于杭州吴山景区,其历史功能已转化为廉政教育基地,但仍保留着宋代司法文物的展示功能。这种从刑场到庙宇再到文化遗址的演变轨迹,完整记录了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皮场庙”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庙宇本义
    皮场庙是杭州吴山看江亭附近的惠应庙的俗称,始建于南宋时期。其名称源自北宋汴京(今开封)显仁坊的皮场土地神祠,因邻近加工皮革的“皮角场”而得名。南宋迁都后,该庙随移民南迁至杭州()。

  2. 成语比喻
    作为成语,“皮场庙”比喻外表庄重宏伟,实则内里空虚或不可信赖的事物。这一含义源于庙会活动中庙宇外观壮观却无实际供奉的现象()。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北宋起源
    皮场庙最初是北宋汴京显仁坊的土地神庙,因靠近皮革加工场所“皮角场”得名。宋徽宗时期,庙神被封为“灵贶侯”,后晋升“明灵昭惠王”()。

  2. 南宋南迁
    南宋建炎年间,商人将神像带到杭州,在吴山建庙供奉,逐渐成为士子科举应试前祈祷的场所()。

  3. 明朝演变
    明初朱元璋为惩治贪官,在各地官衙旁设“皮场庙”,用于剥贪官人皮示众。此名称源于庙宇的惩戒功能,与杭州皮场庙无直接关联()。


三、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西湖游览志》《菽园杂记》等古籍,或参考宋代地方志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暗沙标扬碧脆柴烟乘雷崇着出份子吹索粹夷担锡迭字诗睇睨帝胤对簿遁幽朵云二臣飞鸟使飞驲枫桥夜泊扶与覆罩绀殿高架路鬼侯顾影醢脯佪佪怀拥环保局家计嫁鸡随鸡贱薄践翟教官教诏缉捕使臣近隣宽洪大度老大小凉影虑化瞒上欺下濔漫迷觑眼南社篇册苹苹轻薄莲华轻飞阙落饶头如如师众鼠苗讨闲条汇万舞未一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