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叹伏的意思、叹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叹伏的解释

同“ 叹服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射 驰使写碑还校,如 衡 所书,莫不叹伏。”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郡将 皇甫选 为世吏师,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服。《陈书·欧阳頠传》:“时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诺如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叹伏(tàn f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动词,意为因钦佩而赞叹、叹服,强调对他人才能、品德或行为发自内心的赞赏与折服。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指因极度钦佩而发出的赞叹,带有心悦诚服之意。

例证:

“观者无不叹伏其巧思。” ——《聊斋志异·卷七》(描述众人对精妙技艺的赞叹)


二、词源与古典用例

  1. 语源追溯:

    源自文言用法,“叹”表感慨,“伏”通“服”,表信服。二字组合强化情感色彩。

    典籍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2)收录该词,释义为“赞叹佩服”。

  2. 经典文献用例:

    • 《后汉书·马援传》:“帝见其援据经义,叹伏良久。” (帝王因马援引经据典的论述而叹服)
    • 宋代笔记《梦溪笔谈》:“其算法精微,时人皆叹伏。” (赞叹数学造诣之深)

三、近义词辨析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日常交流中常以“叹服”替代。在学术、艺术评论等场景中使用可提升文雅度。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8945-3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125-8
  3. 《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3108-0

网络扩展解释

“叹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含义

“叹伏”同“叹服”,指因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到惊讶、佩服而心生敬畏,甚至因震撼而低声感叹。该词由“叹”(惊叹、佩服)和“伏”(低声下气、敬畏)组合而成,强调情感上的深度触动。


构成与演变

  1. 词义解析

    • 叹:表达惊叹、赞美,如“叹为观止”。
    • 伏:本义为俯身、隐藏,引申为敬畏、屈服。
      组合后,“叹伏”既包含对事物的赞叹,又隐含因敬畏而态度谦卑的意味。
  2. 历史用例

    • 最早见于《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 宋代苏舜钦《韩公行状》中也有记载:“闻公治状,叹伏不能已。”
      这些例句均体现对他人才华或成就的钦佩。

使用场景


与“叹服”的关联

两者含义基本一致,但“叹伏”更强调因敬畏而“伏低”的心理状态,而“叹服”侧重佩服的情感表达。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众官尽叹伏少师有此等度量。”


“叹伏”是一个兼具赞叹与敬畏的古汉语词汇,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其情感层次。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二刻拍案惊奇》等文献中的原始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騃野鳌鸣鳖应拜署暴嫚贝财坌并坌没贬身材优干济长恨粗使撢持鞮象珥彤鄂申逢占丰庄扶颠持危福壤俯帖甘蓝甘棠之爱高下其手柜坊瑰殊坏隤箭羽佳人才子家巷截阻积棍笄纚九市镢头可爱柯条筷箧联蝉凉堂蛉川留州马踩车茅寮苗田啮臂盟啮龁腻泽平板仪破绽器重疏隔甜梅涂车屯棘讬咎伪娘吴关屋里家五明宫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