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一级武职官名。 宋 叶适 《纪纲四》:“诸州禁兵零细纤弱,专使路鈐教閲训练,而守臣不预;防遏 内江 ,虚撤沿 淮 ,纪纲所在,错繆无序。”
“路钤”是宋代的一种武职官名,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构成
历史职能
路钤主要负责地方禁军的训练与管理。根据宋代叶适《纪纲四》记载,其职责包括“教阅训练诸州禁兵”,但需与“守臣”(地方行政官)职权分离,体现了宋代军政分权的制度特点。
引证背景
宋代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将军队训练权交由路钤专项负责,如叶适所述“防遏内江,虚撤沿淮”,反映当时军事部署的调整需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细节,可参考《宋史·职官志》等文献。
《路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守卫道路的人”或“路旁的守护物品”。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在道路旁执勤或守卫的人员,也可以指代道路旁边的守护物品。
《路钤》的部首是“钅”和“足”,其中“钅”是金属部首,“足”是提供旧时鞋类脚部相当的象形部首。它由12个笔画组成。
《路钤》的出现比较晚,是根据旧时官府为维持治安而设置的。这种制度在明代正式开始,后来由清朝继续,是封建社会中维护道路安全的一种制度。
《路钤》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路鉗」。
《路钤》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路鉛」,即使用了相同的部首,只是字形有所不同。
1. 村口设置了路钤,确保外来车辆的安全。
2. 他是这个村庄里的一名路钤,负责守卫道路。
组词:道路、路线、路口、路标。
近义词:警卫、巡逻、看守。
反义词:路人、旅行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