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一級武職官名。 宋 葉適 《紀綱四》:“諸州禁兵零細纖弱,專使路鈐教閲訓練,而守臣不預;防遏 内江 ,虛撤沿 淮 ,紀綱所在,錯繆無序。”
“路钤”是宋代的一種武職官名,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構成
曆史職能
路钤主要負責地方禁軍的訓練與管理。根據宋代葉適《紀綱四》記載,其職責包括“教閱訓練諸州禁兵”,但需與“守臣”(地方行政官)職權分離,體現了宋代軍政分權的制度特點。
引證背景
宋代為防止地方權力集中,将軍隊訓練權交由路钤專項負責,如葉適所述“防遏内江,虛撤沿淮”,反映當時軍事部署的調整需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官制細節,可參考《宋史·職官志》等文獻。
《路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守衛道路的人”或“路旁的守護物品”。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在道路旁執勤或守衛的人員,也可以指代道路旁邊的守護物品。
《路钤》的部首是“钅”和“足”,其中“钅”是金屬部首,“足”是提供舊時鞋類腳部相當的象形部首。它由12個筆畫組成。
《路钤》的出現比較晚,是根據舊時官府為維持治安而設置的。這種制度在明代正式開始,後來由清朝繼續,是封建社會中維護道路安全的一種制度。
《路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路鉗」。
《路钤》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路鉛」,即使用了相同的部首,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1. 村口設置了路钤,确保外來車輛的安全。
2. 他是這個村莊裡的一名路钤,負責守衛道路。
組詞:道路、路線、路口、路标。
近義詞:警衛、巡邏、看守。
反義詞:路人、旅行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