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的意思、凡例的详细解释
凡例的解释
[notes on the use of a book,etc.] 书前说明本书内容、体例的文字
详细解释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又《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杜预 注:“此言凡例,乃 周公 所制礼经也。”后因以“凡例”指体制、章法或内容大要,今多指书前说明本书内容或编纂体例的文字。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仇兆鳌 注:“森然起例,谓碑文体製。”《朱子语类》卷六六:“ 夫子 作传,亦略举一端以见凡例而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礼乐》:“古人题旐及题墓必加国号,如曰‘ 唐 故’、‘ 宋 故’,所以表其为何代之人……此其凡例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自序门当属叙述编譔体例及序,于卷首无自序凡例知之。”如:关于这部手册的编写体例,我们已经在“凡例”中作了说明。
词语分解
- 凡的解释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例的解释 例 ì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 规定: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例假。例行公事。 调查或统计时指
专业解析
凡例是汉语词典及各类工具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指置于正文之前,说明本书编纂体例、使用规则、符号含义、检索方法等内容的说明性文字。其核心作用是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并有效使用该工具书。
-
字义解析与基本定义:
- 凡:本义为“概要”、“总括”,引申为“总的”、“一般的”、“大略的”。在“凡例”中,强调其提纲挈领、概括说明的性质。
- 例:本义为“比照”、“类比”,引申为“规则”、“体例”、“范例”。在“凡例”中,指编纂或使用该书所遵循的具体规则、格式和范例。
- 合义:综合而言,“凡例”即“关于本书体例和使用方法的总说明”或“编纂通例”。它并非具体内容的阐述,而是关于“如何阅读和理解本书内容”的指南。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释义为“书前说明本书内容或编纂体例的文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为“书前关于本书体例的说明”。
-
核心内容与功能:
- 说明编纂原则:解释条目如何选取、排序(如按音序、部首、笔画等)、分类。
- 解释符号标记:明确书中使用的各种符号(如标注词性、读音、方言、古语、外来语、参见符号等)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 阐述释义体例:说明释义的结构(如先释本义后释引申义)、多义词的处理方式、例句的选取标准等。
- 介绍检索方法:指导读者如何使用书中的索引、目录或其他辅助检索工具。
- 交代资料来源:有时会说明主要参考的文献或语料库来源(尤其在大型、学术性辞书中)。
- 界定适用范围:可能说明本书收词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学科范围等。
-
应用范围:
虽然“凡例”最常见于词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但其应用并不仅限于此。它也常用于:
- 古籍整理与点校:说明校勘原则、底本选择、标点体例等。
- 方志、年鉴:说明编纂范围、时间断限、数据来源、条目撰写规范等。
- 法规、文件汇编:说明收录范围、编排方式、效力等级等。
- 族谱、家乘:说明世系排列规则、人名书写规范、特殊符号含义等。
- 大型丛书、文集:说明编辑方针、分卷原则、作者介绍体例等。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凡例”是“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
凡例是著作(尤其是工具书和文献汇编)的“使用说明书”,它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系统阐述该书的编纂规则、结构框架、符号体系和使用方法,旨在帮助读者高效、准确地获取书中信息,是连接读者与著作内容的重要桥梁。其权威性体现在对著作内在逻辑和呈现方式的清晰揭示上。来源:综合《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释义及功能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凡例”是书籍或文献中用于说明编纂体例、规则及内容框架的纲领性文字,常见于家谱、方志、学术著作等。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作用
-
核心定义
凡例(fán lì)是书前说明编纂目的、结构、体例及使用规则的文字,又称“谱例”或“例言”。例如在家谱中,它阐明入谱标准、时间断限、资料来源等。
-
主要作用
- 规则指导:为编修提供统一准则,确保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性,尤其适用于多人协作的编纂工作。
- 阅读指南: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书籍结构和使用方法。
- 学术价值:反映编者的学术观点和编纂思想,为后世研究提供参考。
二、内容构成
凡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指导思想:如家谱编修强调的“详今略古”“继承创新”原则。
- 体例结构:说明全书篇章布局、图表选用标准等。
- 规则说明:包括时间断限(如家谱记录的起止年代)、行文格式、资料来源等。
- 入谱标准:明确收录或剔除内容的规则,如古代家谱对人物品行的要求。
三、应用场景
- 家谱:规定世系排列、人物收录标准(如官职、德行)等。
- 方志:说明地域范围、史料考据方法等。
- 学术著作:解释术语定义、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等。
四、历史与演变
- 古代侧重:早期凡例多聚焦于“剔除规则”,如不符合伦理的人物不予入谱。
- 现代扩展:当代凡例更注重编纂思想的表达,并融入数据来源、版本设计等说明。
五、示例参考
《春秋》的凡例被视为经典,晋代杜预曾总结其“发凡言例”,成为后世编纂的范本。现代家谱凡例可能包含电子版使用说明,体现时代特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凡例应用,来源中的家谱编纂指南或方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定市包桑敝膝不宰阐缓错居当道撅坑冻笋冻液反唇相讥繁动防区分餐風舲汾王根絶过款雇员还妾禾米合瞑呵问睑板见小诘戎井疆阬戮可人风味空礨苦胆蒙皮命节罙入恼怒袍钾漂覆迁书清均箬下三轮车山腹山系声问食俸收誉水绿山青说不响私语贪滑檀香扇塌陷填总头重为非作恶诬漫瞎扯享荐响玉小提琴犀角烛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