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簿的意思、官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簿的解释

亦作“ 官薄 ”。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汉书·翟方进传》:“先是 逢信 已从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为卫尉矣,官簿皆在 方进 之右。” 颜师古 注:“簿谓伐閲也。”《后汉书·安帝纪》:“詔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烦,有益於人者,无拘官簿。” 李贤 注:“‘无拘官簿’谓受超迁之,不拘常牒也。” 宋 范成大 《送吴元茂丞浦江》诗:“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计小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官簿”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官簿”原指记录官吏功绩、任职经历的官方簿籍,后逐渐引申为官员的任职资历。该词亦写作“官薄”,两者含义相通。

二、历史文献例证

  1. 《汉书·翟方进传》提到:“官簿皆在方进之右”,颜师古注“簿谓伐閲也”(“伐閲”指功绩与资历)。
  2. 《后汉书·安帝纪》记载:“无拘官簿”,李贤注释为“不拘常牒”,即不局限于常规晋升流程。

三、功能与演变

四、综合释义
“官簿”既指具体的官方记录文书,也抽象化为官员的仕途资本,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对资历的重视。需注意,其具体用法需结合历史语境分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官簿

官簿(guān bù)是由“官”和“簿”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在古代,官簿是指官府中记录人口、财产、法令等事务的册子或文件。簿字在这里表示记录、记载的意思,官字则表示与政府或官员有关。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官字的部首是宀,总笔画数为8;簿字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20。

来源

《官簿》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其中一篇《小旻》中的一句:“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官簿微斯敷。”这里的“官簿”指的是官府中的文件记录。后来这一词被广泛使用。

繁体

繁体字中,“官”和“簿”保持与简体字相同的形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官字的形状与现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曾带有屋顶的形状,表示官府办公之意;而簿字在古代写法中的形状与现代相似,但筆劃更多一些。

例句

1. 他是官簿的负责人,负责整理和管理各种文件。

2. 这本官簿记录了上千年来的历史,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组词

1. 官府

2. 官员

3. 簿册

近义词

1. 档案

2. 文书

3. 文件

反义词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