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会的意思、勘会的详细解释
勘会的解释
审核议定。 唐 陆贽 《贞元改元大赦制》:“京畿及近县所欠百姓和糴价直,委度支即勘会支给。”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尚书省文字下六司诸路,例皆言‘勘会’。 曾鲁公 为相,始改作‘勘当’,以其父名 会 ,避之也。”按“勘会”一词 唐 已用之, 叶 说不确。《元典章新集·刑部·隐藏6*人口》:“诸人诱畧良人等罪,经原免,其被卖之人虽未勘会完备,合依发付给亲。”参见“ 勘当 ”。
词语分解
- 勘的解释 勘 ā 校对,复看核定:勘核。勘正。勘误。校勘。 实现调查,探测:勘测。勘探。勘查。 审问囚犯:勘问。推勘。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 会的解释 会 (會) ì 聚合,合拢,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会。省会。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付钱:会账。会钞。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一小段时间:一会儿。 可能,能够:他不会来了。 恰巧碰上:会其怒。 为祭神而组织的活动:香会。 应当,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勘会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勘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审核查证”,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正式事务中。该词由“勘”与“会”二字构成:
-
词源解析:
-
详细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勘会”指对事务或文书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逐条核查,常见于古代行政流程。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凡奏牍,须经三省勘会,方得施行”,表明其作为官方决策前的必要程序。
-
用法举例:
- 唐代公文《唐会要》中提到“户部勘会州县税赋,具册上呈”,凸显其在财政审计中的职能;
- 宋代司法文书《名公书判清明集》亦载“勘会诉状,验明契据”,体现其法律领域的应用。
-
相关词组: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
- 《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勘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行政或法律文书中,其核心含义为审核议定,强调对事务的核查与最终决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与补充信息:
1.基本释义
- 审核议定:指对某一事项进行详细审查后,再作出决议或处理。例如唐代陆贽在《贞元改元大赦制》中提到“委度支即勘会支给”,即要求财政部门审核并支付百姓欠款。
2.历史用例
- 唐代起源:最早见于唐代公文,如财政事务中的核查(如赋税、和籴价格等)。
- 宋代演变: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因避讳宰相曾公亮之父名“会”,将“勘会”改为“勘当”,但此说法被质疑不准确,因唐代已有“勘会”一词。
- 元代延续:元代法律文件《元典章》中仍使用该词,如处理人口贩卖案件时需“勘会完备”后发还亲属。
3.词素解析
- 勘:本义为校对、核对(如“勘误”“勘查”),引申为审查。
- 会:此处指聚合商议(如“会议”“会审”),强调集体决议过程。
4.语境特点
- 多用于官方文书,涉及财政、司法等领域,体现古代行政流程的严谨性。
- 与“勘当”含义相近,但后者可能因避讳产生,实际使用中需结合时代背景区分。
5.参考资料
- 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结合唐代至元代文献案例深化理解。如需完整例句,可参考、5、6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拜会鳪衣蚕头雁尾赤十字会楚歌除秽布新醇浇畜勇从轻处罚帝都递减独掌发传放开放试告籴光陆秃管综郭郎子滑爽僵伏焦黄浇竞杰济结怨经史百子金鸡纳树括集林表凌块隶卒鸾殿朦狡颞骨潘河阳青鸦鸦山屹塔山枕傻人审订尸虫市亭时听霜江署牋宿夕泰和汤谈辩拓画违匿无邪五言试帖无翼而飞下年贤善小桥小徭戏嘲协饷西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