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凹陷的地方。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决渟洿之汀濙,塞井甃之沦坳。”
“沦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性和文献依据综合判断:
本义(古籍记载)
指凹陷的地理位置,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南朝梁沉约《郊居赋》中“塞井甃之沦坳”,描述的是填平井边的低洼处。这一含义在多个词典中被收录,包括《汉语辞海》等。
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陷入困境、失去地位”,但这种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沦”与“坳”的拆分误解。需注意该引申义尚未被广泛认可。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正式写作,建议采用本义“凹陷处”;若需表达“陷入困境”,可选用更权威的成语如“身败名裂”或“穷困潦倒”。
沦坳是一个汉字词汇,包含了两个部分,分别是“沦”和“坳”。
“沦”的部首是“水”,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氵”(三点水)和“仑”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8。
“坳”的部首是“土”,它是一个形声字,由“土”和“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8。
“沦坳”的意思是指山谷中的凹陷地带或低洼地形。它源自于经典文献《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万物尽沦坳,而人独自醒”,用来形容人与自然的对比。
“沦坳”的繁体字为「淪壑」,其字形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稍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据《说文解字》记载,古时候的“沦”字形状为左右相对对称,而不是像现在的三点水形状。古代的“坳”字则是将“土”字放在“敖”的上方。
1. 这个山谷中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沦坳,十分壮观。
2. 雨后山谷中的沦坳积满了水,形成了一个小湖泊。
沦坳地、沦坳地带、沦坳区、沦坳山、沦坳水
深谷、低洼、凹地、洼地
高地、山峰、岭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