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封赠之辞。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那时节喜十年雪案萤囊,换五色金花鸞誥。”
鸾诰,汉语词汇,特指古代帝王授予女性贵族或官员妻子的封赠文书。该词由“鸾”与“诰”二字构成:
词义解析
“鸾”取自神话中与凤同属的瑞鸟,《山海经》载其“五彩而文,见则天下安宁”,引申为尊贵祥瑞的象征;“诰”指官方颁布的敕封文书,《周礼》记载“以诰四方”即君王下达政令的专用文体。二者结合后,专指装饰鸾凤纹样、用于表彰女性德行的皇家公文。
历史应用
明代典章制度中,鸾诰多采用织金云鹤纹绫帛书写,按品级配玉轴或犀轴,如《明史·舆服志》载“一品夫人诰用玉轴,二品用犀轴”。其内容包含对受封者“淑德柔嘉”等品行的褒扬。
文化象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五彩鸾凤纹瓷诰命罐》实物表明,鸾诰载体常辅以凤穿牡丹等纹饰,凸显受封女性“辅佐夫君、教化家族”的伦理价值,这类器物多出现于命妇接受册封的礼仪场合。
文献例证
清代学者王昶在《金石萃编》中收录的《宋安人曹氏鸾诰碑》,碑文载有“宜颁鸾诰,用表阃仪”等语句,印证了鸾诰在宋元时期已形成固定的文体格式与颁授规范。
“鸾诰”是古代帝王用于封赠臣子的正式文书,具体释义如下:
鸾诰(拼音:luán gào)指帝王颁发的封赠诏书,常用于表彰官员功绩或授予荣誉头衔。其名称源于“鸾”与“诰”的组合:
明代戏曲家邵璨在《香囊记·庆寿》中写道:“换五色金花鸾诰”,描述寒窗苦读后获得帝王封赏的场景。这类文书多用华丽辞藻,并配以金花、鸾鸟纹样,体现皇家威仪。
“鸾诰”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词汇,现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文书制度或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其核心含义为帝王对臣子的封赠辞令,兼具仪式性与荣誉性。
白门薄设跋援背行卞射兵贵神速阊阖昌历雠校大八成丹局凋逝鼎馈沸羹蜂屯凤卣逢值羔雁亘带葛纱惯性孤窭汉律何校洪远魂惭色褫混号觳折驾雾腾云解拨街坊街檐寄禄官精廉谨毛失貌旧腊坎男恳挚控弦乐不思蜀令主绺窃龙户虏夺灭宝蔷薇露签声欺灭衢尊柔慎桑梨书丹朔途同岑頽伤辋口瑕壁衔羽消溃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