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躄的意思、挛躄的详细解释
挛躄的解释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佛驮邪舍尊者》:“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敺之,遂手足挛躄。” 宋 陆游 《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
词语分解
- 挛的解释 挛 (攣) á 手脚蜷曲不能伸开:痉挛。 互相牵系。 笔画数:; 部首:手; 笔顺编号:
- 躄的解释 躄 ì 跛脚:“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躄躄〕行进不止的样子,如“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 仆倒:“迷闷躄地。”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挛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拼音:luán bì(部分早期文献可能误标为luán jī,但权威字典以bì为准)
- 核心释义:形容人因肢体僵硬或疾病导致手脚屈曲、行动不便的状态,既可用于描述动作笨拙不协调,也可指代身体机能障碍。
二、详细解释
-
词源构成
- “挛”指肢体蜷曲、无法舒展,如痉挛;
- “躄”意为足部残疾或行走困难。二者结合强调肢体活动受限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
应用场景
- 医学描述:常见于古籍中描述因疾病(如中风、痹症)导致的手足畸形或瘫痪,如宋代陆游诗句“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
- 文学比喻:可引申为比喻行动迟缓、能力受限,如形容老人行动不便或事物发展受阻。
三、例句与文献引用
- 晋代《莲社高贤传》记载:“遂手足挛躄”,描述因外力导致肢体残疾。
- 佛教经典中亦用此词形容病苦,如“若诸有情……挛躄背偻,白癞癫狂”。
四、近义词辨析
- 挛踠(luán wǎn):特指手足屈曲无法伸展的疾病,与“挛躄”病理相似但更侧重肢体形态。
- 蹒跚:仅描述行走不稳,无病理含义。
五、注意事项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医学文本。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残障人士的冒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莲社高贤传》或陆游《养生》诗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挛躄:词义和拆分部首、笔画
《挛躄》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手部分和身部分,共有17个笔画。
挛躄:来源和繁体字
《挛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语,“挛”原意为使弯曲、扭曲,也可指肌肉因病或受损而僵硬。而“躄”原意为腿部行走时有困难或不稳定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挛躄可以写作「攣躄」。
挛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挛躄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现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已经固定下来,所以现代汉字的写法是唯一的。
挛躄:例句
1. 他的脚因为受伤而挛躄,只能缓慢行走。
2. 这个跆拳道选手被对手的攻击打得挛躄不已。
挛躄:组词
1. 挛手:指手部肌肉因病或受伤而变得僵硬。
2. 躄步:指因腿部不稳定而行走时姿势不正。
挛躄:近义词
1. 弯曲:指物体或身体形态呈现出弯曲的状态。
2. 扭曲:指物体或身体因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
挛躄:反义词
1. 自如:指物体或身体运动灵活自如。
2. 稳定:指物体或身体保持均衡、不动摇。
别人正在浏览...
按问抱节君褊量逼趁波险步弓不饶裁量策檄颤震秤房麤词鼎铉端操防暑俘庙夫荣妻贵光学士诡暴股款函丈花花绿绿画眉墨皇鸟徽名惑着洊升贱体季候稽问掎蹠即阼浚波拉练灵祇路牌马家大练妙契谋维片席洴淜器实崎峣如履薄冰散手十万十哲手头字思惟苏幙遮踏跶绦脱天藏天衣题表透空文虎章吾伦乡术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