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moon] 月朔。旧历每月初一
月朔。指旧历每月初一。《诗·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郑玄 笺:“ 周 之十月, 夏 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会。”《礼记·玉藻》:“朔月少牢,五俎四簋。”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朔日不谓之吉日”:“一月之始谓之朔日,或谓朔月。”
“朔月”是汉语中一个与天文历法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定义
朔月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背对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不见月光。
天文现象特点
历法关联
朔月作为农历每月首日的标志,直接影响传统节气和节日计算。例如春节、中秋等节日均以朔望月为基准。
其他语言对应
英语中称为new moon,法语为nouvelle Lune,德语为der 10. Monat(字面意为“第十个月”,需结合语境理解)。
文化延伸
古籍如《诗经》《礼记》中已有“朔月”记载,用于描述祭祀、天象等场景。现代文学作品中,朔月常象征黑暗或转折点。
反义词:望月(满月)。
注意:朔月不可见,而民间常误将蛾眉月(农历初三至初四的细弯月)称为“新月”,实为不同概念。
朔月是汉语词汇,指农历每月初一,是农历月份的开始。朔具有农历月份起始的意思,月即为农历月份。
朔字是构成的部首为月,并且所拥有的笔画为4。
朔月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族社会对月亮运行周期的观察与总结,月初观测到的新月被称为朔月。
繁体字为朔月,保留了原始的字形结构。
在古代,朔字的写法与现在相比略有不同,字形变化并不显著。
1.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一,是个朔月的开始。
2. 我们计划在下个朔月去旅行。
朔风、朔雪、朔日、朔气、朔望、朔方。
初月、新月。
晦月、满月。
安道尔表面文章诚谛酬金黨人碑钝拟发达国家房祠方上方望房兄反坦克炮发荣弗弗惯历官箴汩乱果侠黑海海峡和颂划劙嘉采奸咎见义必爲挟书律接物紧不紧郡庭开右陵折礼闱梅花笛棉子油靡财米黄色秘着蜜滓恼骂盼盼贫道千里镜让挹热症三祇闪挫上坡赡养诗谛叔世厮混贪滑退食委虵酴酒王魏危在旦夕文钱伍的五熟陷落计中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