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尽钟鸣的意思、漏尽钟鸣的详细解释
漏尽钟鸣的解释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穉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迫。”亦作“ 漏尽鐘鸣 ”。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正月》:“臣漏尽鐘鸣,犹僕僕不敢乞身以退者,非贪冒也,实为二圣蒙尘北狩。” 明 汪道昆 《五湖游》:“这词虽是俚语,分明説那漏尽鐘鸣、行者不止,乃是自取其祸。”《孤儿记》第四章:“老人漏尽鐘鸣,旦夕就木,又安能长为汝伴者。”
词语分解
- 漏尽的解释 .刻漏已尽。谓夜深或天将晓。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二年》:“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詔吏开门。”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铭》:“吾父
- 鸣的解释 鸣 (鳴) í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漏尽钟鸣"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述:
一、字面释义与核心含义
- 漏尽: 指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的水即将滴尽。漏壶通过水滴计量时间,"漏尽"象征夜晚即将结束。
- 钟鸣: 指寺庙或钟楼在清晨敲响的报时钟声。钟声响起,宣告新的一天开始,也常被视为夜晚的终结信号。
- 整体本义: 成语描绘的是夜晚将尽、黎明将至的特定时刻景象,即漏壶水干、晨钟敲响之时。
二、比喻义与引申义
- 生命或事物的终点: 这是最核心的比喻义。"漏尽"象征生命之水的枯竭或气数将尽,"钟鸣"则如同丧钟或生命终结的宣告。因此,"漏尽钟鸣"常用来比喻人的寿命将尽,行将就木。
- 衰亡、终结的征兆: 引申用于形容某个时代、王朝、事业或势力已经走到尽头,濒临衰亡或崩溃的状态。
- 紧迫感与警示: 该时刻本身具有强烈的转换意味,故有时也隐含着时间紧迫、大限将至的警示含义。
三、用法与语境
- 书面语色彩浓厚: 该成语多见于古典文学、历史文献或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
- 描述衰亡与终结: 主要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结束的状态,带有悲凉、无奈或宿命的色彩。
- 示例:
- 形容人:"老先生已是漏尽钟鸣,医生嘱咐家人早做准备。" (意指老人生命垂危)
- 形容王朝/时代:"彼时,帝国积弊已深,外患不断,实乃漏尽钟鸣之兆。" (意指王朝濒临灭亡)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漏尽钟鸣"的词条释义清晰,包含本义及比喻义,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侧重古代词汇的释义与用法,对理解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重要参考价值。
说明: 由于《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主要为实体出版物或需订阅的数据库资源,其完整在线公开链接通常难以直接提供。以上标注的来源、即指代这两部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漏尽钟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òu jìn zhōng mí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漏刻已尽,钟声响起”,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常用于形容年老力衰或临终时刻。部分文献(如)提到它也可引申为“事情发展到最后关头才暴露问题”,但此解释在其他高权威资料中较少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出处与用法
-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稚暨妻张氏墓志》中的“漏尽钟鸣,箭驰风迫”,宋代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及明代汪道昆的作品中也有引用。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描述生命的自然终结,如“年过七十而居位,譬犹钟鸣漏尽夜行不休”(《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近义词与结构
- 近义词:钟鸣漏尽、风烛残年。
- 结构:联合式成语,四字结构,繁体为“漏儘鐘鳴”。
- 用法:作谓语、定语或宾语,例如:“臣漏尽钟鸣,犹僕僕不敢乞身以退”。
扩展知识
需注意“漏尽钟鸣”与“钟鸣漏尽”的细微差别:
- 钟鸣漏尽:更侧重“深夜”或“暮年”,如“钟鸣漏尽行未已”(清代钱谦益诗)。
- 漏尽钟鸣:直接强调生命终结,如墓志铭中的比喻用法。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铃慠慢辈学参假尝胆侈然麤易放射性同位素反命分数线覆舟之戒规条合理化皇基胡萝卜素坚成菅蒲骄艳讥駡惊忙墐泥九枝花计掾慷他人之慨连澍离立灵主临戎利资绿葱葱旄头目光如电纳佑飘旋毗卢黔民跷欹清歌曼舞青使起兴齐嶃嶃人防人样子桑虞涉儿射缟饰非恃明水来土掩馊酸邃业挑食梯气酒骰钱讬契万语千言无头案衔戴相打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