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策。 唐 陆贽 《奏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当疾而徐则失机,当徐而疾则漏策。”
“漏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òu cè,其核心含义是计策或计划存在疏漏或不周全之处,常用来形容因考虑不周而导致失败或失误的情况。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漏策”由“漏”(指漏洞、缺陷)和“策”(指计策、计划)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有漏洞的计策”,引申为策略不完善、考虑不周。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陆贽的《奏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当疾而徐则失机,当徐而疾则漏策”,指行动节奏不当导致策略失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唐代文献用例)及(成语解析)。
《漏策》是一个汉字词汇,主要指因为疏忽或者疏漏而使计策泄漏、失效。它表示对于保密或者防御行动的不慎,最终导致计划失败或受到损害。
《漏策》这个词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 “氵”和“⺮”。
根据其部首组合以及笔画顺序,可以拆解成“氵”(水部,3画)和“⺮”(竹部,6画)。
《漏策》源自《汉字源流字典》,为一种现代汉字,没有繁体字形。
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虽然《漏策》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但可以推测在古代可能有对应的字形与书写方式。
1. 由于某个关键情报泄露,我们的战略计划成为了一张《漏策》。
2.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重要决策、行动都要严守保密,以免造成《漏策》。
漏洞、策略、泄密
失策、败策、泄漏
得策、安全、保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