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镳的意思、连镳的详细解释
连镳的解释
(1).谓骑马同行。镳,马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建中 初,士人 韦生 ,移家 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鑣,言论颇洽。” 清 高士奇 《缫丝行》:“巨舶贩海洋,连鑣卖城府。”
(2).指接续。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重世刺举,连鑣袞服。”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 陇 右贵臣, 河 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鑣。”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 镳的解释 镳 (鑣) ā 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分道扬镳(喻趋向不同)。 同“镖”。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连镳(lián biāo)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匹马或多人并驾齐驱,并列而行,常用来比喻地位、声望、才华等相当的人或事物并列或同行。
-
本义与核心释义:
- 指两匹或多匹马的马衔(镳)相连或并列,引申为马匹并排行走。“镳”是马具的一部分,指马口中所衔铁具露出嘴外的两端,即马嚼子。因此“连镳”字面意思是马嚼子相连或并列,形象地描绘了马匹并驾齐驱的状态。
- 例如:“二人并辔连镳,驰骋于原野之上。”
-
比喻义与引申义:
- 由马匹并列同行,引申指人(尤其指地位、名望、才华相当者)结伴同行。如:“名士连镳,共赴雅集。”
- 更深层次的比喻,指人物彼此地位相当、齐名并列。强调两者或多者在某方面(如声望、成就、官职)不相上下,可以相提并论。如:“二公功业卓著,连镳史册。”
- 有时也用于形容事物并立或接连不断。
-
出处与典籍佐证:
-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尤其是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人物并驾齐驱或地位相当。例如:
-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谢)安与(王)坦之、郗超并有重名,时人谓之‘连镳并轸’。”(此处“连镳并轸”与“连镳”意近,轸指车,更强调车马同行并列)。
- 《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中也常见此类用法。
-
使用提示:
- “连镳”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于书面语词汇,多用于文学、历史描述或追求典雅表达的场合。
- 其核心在于表达“并列、同行、相当”之意,常带有褒义,形容杰出人物或事物齐头并进。
“连镳”从马具相连、马匹并行的本义出发,主要引申为人物结伴同行,并核心用于比喻人物地位、名望、才华等相当,可以齐名并列。它是一个富有古典意象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连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结合不同文献用例可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骑马同行
指多人骑马并行,其中“镳”指马嚼子(马勒),即控制马匹的器具。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结伴而行或共同行动的场景。
例句: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提到“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描述众人骑马同游。
-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韦生与僧人“连鑣”而行,指两人骑马结伴。
-
接续、延续
引申为事物或地位的连续传承,多用于描述家族、官职等的延续。
例句:
- 北周庾信在碑文中用“公侯踵武,岳牧连鑣”形容贵族与官员的代代相继。
二、词源与结构
- “镳”的含义:本义为马嚼子,后衍生出“乘骑”或“代指马”的用法(如“分道扬镳”)。
- “连”的搭配:强调动作或状态的连续性,如“连鑣”既可指空间上的并行,也可指时间上的接续。
三、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多用于古代诗文,增添画面感或表达传承关系。
- 历史文献:常见于碑文、传记,记录人物事迹或家族荣耀。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背景,可参考《世说新语》《酉阳杂俎》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谤駡半魄爆棚笾祭补短仓扁廛里朝拜诚荩沉闷酬敌楮弁出监丛伙挫辱怠散贷施大邳钓溪曡遘夺宗弗堪工薪阶层瓜连蔓引观光关门状灌澍贵疎还睨合长画缋怀奇黄生借书说火洲棘刺今分齑盐自守练红林垧林熙历正密要纳交溺志弃天驱杀荣福软包乳臭儿折气誓书属概念水室碎玉蹜蹜韦舃文昌缠斗兀赤香騣小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