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被信任而掌权。亦谓被任用。《汉书·谷永传》:“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 王凤 ,议者多归咎焉。 永 知 凤 方见柄用,阴欲自託。”《宋史·王旦传》:“ 旦 为天书史,每有大礼,輒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三章:“而巡警道 贺国昌 ,高等审判厅丞 朱兴汾 皆游学 日本 ……党员柄用,两人推轂之力为多。”
(2).指受信任而掌权的人。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武皇 一朝之柄用,皆 钦义 所致也。”
(3).指权要职位。 宋 欧阳修 《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况今参知政事 王举正 最号不才,久居柄用,柔懦不能晓事,缄默无所建明,且可罢之以避贤路。”
"柄用"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双重指向:
一、本义解析 指器物之柄部与实用功能的结合。《说文解字》释"柄"为"柯也",即斧柄,强调手持部位与工具效能的关联性。该用法多见于器物铭文,如战国青铜器铭文中"长柄用利"的表述,体现工具设计与实用价值的统一性。
二、政治引申义 自汉代始衍生出权力掌控的核心语义。《汉书·谷永传》载"柄用大臣"特指掌握权柄的朝廷重臣,此义项被《汉语大词典》列为第二释义。唐代政治文献中,"柄用"常与"枢机""权要"等词构成互文,如《新唐书·李绛传》"久居柄用",指长期担任要职。
三、语义演变特征 该词的历时性演变呈现从具象到抽象的典型轨迹。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十三中辨析:"柄乃持处,用乃施行",揭示其从物理持握向权力运作的概念延伸。明清时期多用于奏章文体,如《明史·职官志》载"六卿柄用",特指中央机构首脑的职能行使。
四、现代学术定位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将其归入"政事部·职官"类目,强调其作为古代官僚体系术语的属性。现代汉语研究中,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将其列为"权力语义场"的代表性词汇,与"权柄""枢要"构成同义聚合。
“柄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被信任而掌权或被任用
指因受信任而获得权力或职位,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汉书·谷永传》中记载:“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託”,描述谷永得知王凤被重用时主动依附。
指受信任的掌权者
引申为担任要职的人,如《宋史·王旦传》提到王旦“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强调其长期掌握权柄。
代指权要职位
表示重要的官职或权力核心,如欧阳修在奏折中称王举正“久居柄用”却无所作为。
需注意“柄用”与近义词“柄任”的区别:前者强调“被任用并掌权”,后者更侧重“担任要职”本身。
鄙夫璧奎并称钞书胥憃拙蠢迪检柙淳熙担石打旋磨儿德全如醉顶班幡花繁重肥墽凤翥鸾翔跟住豪詄红汞忽忽腱炎借故踦履寄生阶级儁气骏刑栲折客梦廉角猎彦凛然不可犯面疙瘩年轻力壮跑敌情骈蔓披拂暴骨铺炕腔调潜淋起乐请会亲土岂直权辞曲念攘臂而起荣归骚章赡裕生产手段柿膏儿水米不黏牙条鞭提篮无官一身轻诬己吾僚贤緼小八件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