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戒的意思、三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戒的解释

(1).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得,贪得。”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昔 仲尼 垂三戒,而公克焉。” 明 沉璟 《义侠记·取威》:“若要保残生,须是守咱三戒也。” 朱谦良 《感怀和病侠》诗:“书生自古崇三戒,侠士何时浄六根。”

(2).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齐斋 倪公 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言语、不妄忧虑。”

(3).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 清 沉復 《浮生六记·养生记道》:“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并大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戒”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儒家经典中的“三戒”

源自《论语·季氏》,孔子提出君子在不同人生阶段应警惕的三类行为:

  1. 戒色:年轻时血气未定,需克制对美色的沉迷。
  2. 戒斗:壮年时血气方刚,应避免争斗。
  3. 戒得:年老时血气衰弱,不可贪得无厌。
    此说强调修身自省,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准则。

二、柳宗元的寓言《三戒》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三篇讽刺性寓言,借动物故事警示世人:

  1. 《临江之麋》:麋鹿依仗主人庇护挑衅猎犬,终被咬死,讽刺“依势逞强”。
  2. 《黔之驴》:驴子虚张声势暴露无能,被虎吞噬,暗喻“外强中干”。
  3. 《永某氏之鼠》:老鼠趁主人纵容作乱,最终遭灭,揭示“窃时肆暴必亡”。
    该系列以“戒”为名,呼应《论语》,成为古代寓言典范。

三、其他扩展含义

  1. 行为警示:宋代倪公提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
  2. 养生观念:中医主张“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以调和气血。
  3. 佛教戒律:佛家三戒包括在家戒、出家戒等,但此释义与中文传统语境关联较弱。

“三戒”的核心意义是警示人们在不同情境中保持自省与克制。儒家版本侧重道德修养,柳宗元寓言通过故事批判社会现象,其他扩展则涉及行为规范或健康养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戒的意思

《三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个戒律或者规定。它表示要警戒、遵守并遵从这三个规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戒》的部首是戈,共有四个笔画。

来源

《三戒》的来源于《书经·盘庚下》篇,其中提到:“何一从衍,戒在夏社;三戒弗赏。”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繁体

《三戒》的繁体字为「三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戒」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是用「攵」部表示,横竖结构,一撇一捺。至于「三」则是三个横画并排而成。

例句

1.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我们应该遵守三戒。

2.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三戒骄傲自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组词

三思而后行、三不五时、三人成虎、三缄其口、四戒五常

近义词

戒律、规定、约束

反义词

放纵、不设限制、无规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