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注的意思、勾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注的解释

(1).山名。即 雁门山 。在今 山西代县 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写作“句”。《史记·张仪列传》:“昔 赵襄子 尝以其姊为 代王 妻,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诗:“故园有子音书絶, 勾注 烽烟路百盘。” 蒋士超 《戍楼秋望》诗:“天险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参见“ 句注 ”。

(2).用笔画勾以示除去。 宋 韩元吉 《跋司马公倚几铭》:“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勾注”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山名(雁门山)

  1. 地理位置
    勾注山即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的雁门山。
  2. 名称由来
    因山形勾转(弯曲回转)、水势流注而得名,是古代“九塞”之一。
  3. 历史记载
    在《史记·张仪列传》中曾提到赵襄子利用勾注山的地势谋取代地,凸显其军事重要性。

二、动作描述(用笔画勾删除)

  1. 具体含义
    指用笔勾画符号表示删除或剔除内容。
  2. 文献例证
    宋代韩元吉在《跋司马公倚几铭》中描述:“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说明该用法在古代文本修改中的实际应用。
  3. 现代关联
    类似现代写作中的“勾销”“勾选”等动作,均源于“勾”字的本义。

总结
“勾注”既可指代山西雁门山这一古代军事要塞,也可表示用笔勾画的删除动作。两个含义均体现了汉字在形义结合上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勾注

勾注(gōu zh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构成——勹(bāo)和主(zhǔ)。

部首和笔画

勾注的左边部首是勹(bāo),它是一个偏旁部首,表示盖或罩。勹的简化字形为勾,由两个撇组成。勾注的右边部首是主(zhǔ),它是一个意义组成部分,表示主导或中心。

勾注的总笔画数为14笔。勹部有3笔,主部有11笔。

来源和古代汉字写法

勾注的来源与注音有关。勾注古时候的写法为勻(yún),表示文字的正令占主导地位。后来写法逐渐演变,简化为注。由于勾注的语义也与注音相似,所以在后面加上“勾”字作为补充,以强调发音的注解。

繁体形式

繁体字中,勾注的写法为勹注(bāo zhù),勾字作为注的上一部分。

例句

1.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给每个重点观点作勾注。

2. 他的笔记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勾注,整个纸张都被标记得乱七八糟的。

组词

勾勾注注、注勾、勾勾搭搭、标注

近义词

标注、批注、注释

反义词

略去、忽略、不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