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挥旗和符节。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丹旗云蔚,麾节翕赫。” 唐 李华 《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瞻我麾节,以为进退。”
(2).借指将帅、节度使。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天子未命,敢有言吾麾节者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马光祖》:“吏事强敏,风力甚著,前后麾节,皆有可观。”
“麾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详细解析:
本义
指指挥军队的旗帜(麾)和符节(节),是古代将帅统兵的信物。如《抱朴子》提到“丹旗云蔚,麾节翕赫”(),《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也有“瞻我麾节,以为进退”的记载()。
借代意义
引申为代指将帅、节度使等军事统帅。例如唐代元稹的墓志铭中记载“敢有言吾麾节者死”(),宋代周密也以“前后麾节”形容官员的军事领导力()。
“麾节”从具体军事工具发展为权力象征,既体现古代军事制度,也反映语言的文化演变。需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虚实含义差异。
麾节(huī jié)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个义项。下面将从部首和笔画分解、词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介绍。
麾字作为上一级分类的部首是麦,其本身共包含11个笔画。
麾节这一词的来源上可分为两部分:
1. 麾:麾字本义是指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后来引申为指挥、指示的意思。
2. 节:节字本义是指编织带子,后来引申为纪念、典礼的意思。
麾字在古时候的写法是略有差异的,其中包括将军麾、帅麾等变体字,但这些写法目前已经不再通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麾节一词的例句:
1. 他身负麾节,指挥着整个战局。
2. 她举起了麾节,让人们向英雄们致以敬意。
3. 这次庆典彰显了国家的威严与麾节。
组词:麾下、麾舞、麾臣、麾扬。
近义词:命令、指挥、牵引。
反义词:迷失、迷途、迷茫。
总结:麾节这个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原本指挥军队的旗帜外,还引申为指挥、指示和纪念、典礼的意思。在古时候,麾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已不再通用。在现代汉语中,麾节常用于形容人物的威严和指挥能力,还可以用于表示纪念和庆典等场景。同时,麾节还能与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组合、替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