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色和白色。代表东方和西方。《文选·潘岳<籍田赋>》:“表朱玄於离坎,飞青縞於震兑。” 李善 注:“谓卤簿之仪,车骑旌旗各依方色也……《周礼》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
“青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青缟”指青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分别象征东方和西方。其中:
文化象征
在典籍中,青缟常被用于描述方位与色彩的对应关系。例如《文选·潘岳<籍田赋>》提到“飞青縞於震兑”,其中“震”为东方卦象,“兑”为西方卦象,通过颜色强化方位象征。
构词特点
该词为并列结构,通过颜色对比体现方位关联,类似“朱玄”(红与黑,象征南与北)、“玄黄”(黑与黄,象征天与地)等传统对仗用词。
由于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更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诗词赏析。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说文解字》《文选注》等权威古籍注疏。
《青缟》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作为名词使用。它指的是用青色的染料制成的绸缎或织物。这种织物一般呈现出深蓝色或浅蓝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服饰文化,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拆分《青缟》这个词的部首是“青”字的青字旁。其笔画数目分别为:“青”(8画),“缟”(13画)。
繁体字中,《青缟》的“缟”字可以写作“縞”。
在古时的写法中,字形稍有差异。《青缟》中的“缟”字是由“缶”和“高”两个字组成,表示绸缎的制作过程。而在古时的“缶”字形象中,“缶”字下面总是有一个波浪般的线条,代表着染色的过程。
1. 她穿着一袭青缟裙子,优雅动人。
2. 这幅画用了青缟绢作为画布,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组词:青色、缟素、绸缟、清新、宁静。
近义词:青绢、青布、绸布。
反义词:红缟、黄缟、白缟。
阿兰·德隆安恤边劳标客碧楼弊幸裁退常断鼂采乘幂愁倚阑麤使丹谿斗韵珥金拖紫耳闻则诵翻援泛秩飞声俸米傅奏敢断官阶鬼魅伎俩汉廒黑姓花晨月夕花乳石椒户焦雷绞缬旌旐金言齎物戡殄旷芜零畸鳞文留意轮当面对躶体芦笋绵花难舍怒气冲冲清甜群众关系烧纸钱诗功瘦人顺运私德滩工统货僞国唯利是求箱笈小序媟慢偕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