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衡的意思、保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衡的解释

商 代 伊尹 的尊号。又称“阿衡”。《书·说命下》:“昔先正 保衡 ,作我先王。” 孔 传:“ 保衡 , 伊尹 也。” 孔颖达 疏:“ 保衡 、 阿衡 ,俱 伊尹 也。《君奭》传曰:‘ 伊尹 为 保衡 ’言天下所取安、所取平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昔 保衡 翼 殷 , 博陆 匡 汉 ,方斯蔑如也。” 章炳麟 《訄书·相宅》:“故以一千四百州县之广袤,各异其政教雅颂者,百蹶之媒也。虽 保衡 治之,必乱其节族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衡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结构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学与历史用法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 "保"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养也"(来源:《汉语大词典》),本义指抚育、护卫,引申为保持、维护;"衡"在《广雅》中注为"平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原指测量器具,后衍生出平衡、权衡之意。二字结合形成动宾结构,原初语义为"维护平衡状态"。

二、历史专称 特指商朝著名贤相伊尹,见于《尚书·君奭》记载:"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来源:《十三经注疏》)此处"保衡"为官职尊称,据《史记·殷本纪》考证,伊尹曾受封"阿衡"之职,后世文献中"保衡"与"阿衡"互通,均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来源:《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三、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保衡"作为历史词汇主要见于学术研究领域,其使用场景包括:

  1. 历史文献研究时指代商周时期的特定官职
  2. 哲学讨论中借喻维持系统平衡的调控机制
  3. 文学作品中对古代贤相的代称

该词的权威性解析可参考《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第235页相关条目,以及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三册关于商周职官制度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保衡”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历史人物尊号(主要见于古代文献) 指商朝开国功臣伊尹的尊称,又称“阿衡”。该称谓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下》,孔颖达在注解中明确将“保衡”与伊尹关联,强调其辅佐君王、安定天下的作用。例如《南齐书》用“保衡翼殷”形容伊尹辅佐商朝的功绩。

  2. 现代引申含义(较晚出现) 由“保”和“衡”二字组合的现代引申义:

    • 字面解析:保持(保)平衡(衡)
    • 使用场景:形容处理事务时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或组织/国家在利益关系中保持公正
    • 名字寓意:作人名时,含守护公平、稳重智慧的象征意义

需注意:第一种解释具有明确历史文献依据,第二种属于现代语义拓展,尚未被权威辞书收录。若涉及古文阅读,应优先采用历史人物尊号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把竿白浪嗔嗔城市生态系统抽烟揣夺锄鈎词馆搭对等极钓矶发逆风气丰匀鬼朴号慕合离草弘粹华采花腊回天运斗篲筱囫囵竹讲钞降喻碱水锦鲤际幸傀儡棚老我连约临死赂结罗霄山绿营堥敦煤屑路觅便内勾使内神牛胾耨斡衄痍排号盘龙癖屏伏千奇百怪赏官摄氏度水尽山穷顺理成章傥来物恬夷铜匮頽堑五猖会骛骤贤緼犀检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