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per money issued by Kuomingtang in 1948] 国6*民6*党政府在1948年发行的一种纸币
国6*民6*党政府在1948年发行的一种纸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圆券汉语 快速查询。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发行的一种纸币,旨在应对经济危机但最终失败,以下是详细解释:
发行背景与目的
1948年,国民政府因法币严重贬值、通货膨胀失控及内战军费激增,决定进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法币,并强制民众将黄金、白银及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流通时间与结果
金圆券自1948年8月19日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仅存续约10个月。期间发行了50种券别,面值从1元到500万元不等。因滥发无度,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彻底崩溃,民众财富被掠夺。
政策特点
历史意义
金圆券的失败标志着国民政府经济体系的瓦解,加速了其政权崩溃。其恶性通胀成为近代货币史上的典型案例,反映了政权末期经济政策的失当。
其他信息
如今,金圆券作为民国纸币的收藏品类之一,因历史背景和版别多样而受关注,但实际市场价值较低。
(注:部分细节可参考、3、6、7、11等来源获取完整信息。)
《金圆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意思是一种以金属制成的货币,用于代替传统的纸币形式。
《金圆券》的拆分部首是金(jīn)、圆(yuán)和券(quàn)。其中,金部首表示与金属相关,圆部首表示与形状圆相关,券表示与券据、货币相关。
金:笔画数为8,拼音为jīn。
圆:笔画数为7,拼音为yuán。
券:笔画数为8,拼音为quàn。
《金圆券》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当时西方的金属货币流入中国,这种货币形状圆,有券据证明,因此被称为金圆券。后来,这个词成为汉语词汇,并广泛用来指代以金属制成的货币。
《金圆券》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金圓券」。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和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对于《金圆券》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思。
1. 换了新的金圆券,方便携带,容易兑换。
2. 他用金圆券购买了一件昂贵的艺术品。
1. 金币:指以金属制成的货币。
2. 圆形:形状为圆的。
3. 券据:指用于证明权益或交换的票据。
1. 金币
2. 银圆券
3. 钞票
纸币
电子货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