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代的意思、明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代的解释

政治清明的时代。 唐 马戴 《怀故山寄贾岛》诗:“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前蜀 韦庄 《寄湖州舍弟》诗:“何况别来词转丽,不愁明代少知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指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名称,承接元朝、下启清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标志明朝中央政权终结(南明政权延续至1662年)。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代王朝年表》

二、历史特征

  1. 政治制度

    设内阁制(如永乐时期正式确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强化中央集权。科举推行"八股取士",形成严密文官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代政治制度史研究》

  2. 经济文化

    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宋应星《天工开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代表科技成就;文学以"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巅峰。

    来源:国家图书馆《中华典籍库·明代文献丛刊》

  3. 对外关系

    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拓展海上丝绸之路;隆庆开关(1567年)重启海外贸易;戚继光抗倭奠定东亚格局。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郑和航海档案汇编》

三、文化符号意义

"明代"在汉语语境中常关联文化意象:


注:以上来源机构现存公开学术资源,具体文献链接可访问各机构官网检索系统查询(如中国历史研究院官网"学术资源库")。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文献资料,“明代”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明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赞美。例如:

二、文献中的运用

  1. 历史背景:该词多见于唐宋诗文,并非特指明朝(朝代),而是借“明”表达对治世或贤明君主的向往。
  2. 相关例证:
    •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发现禹碑的记载中,“明代”仍沿用其本义;
    • 徐霞客游记碑廊与明代《晴山堂石刻》的关联,也体现了“明代”作为文化繁荣期的隐喻。

三、与历史朝代的区分

需注意,“明代”与明朝(1368-1644年)的朝代名称易混淆。后者是具体历史时期,而“明代”作为词语更侧重抽象的政治理想。例如:

四、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中,“明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若需指代朝代,建议明确使用“明朝”以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明朝历史,可参考权威史书或《明史》等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本道镚儿便做道兵费博丽不擒二毛驰陈充当触感剉角媒人诞圣登临镀层恩眷防锈飞浮風媧付度改过迁善扈带奬札骄乐解慢竞度景迹近交远攻聚集棱晶六甲天书刘棉花鸾交茅绹名高难副黏煎凝审睨笑浓桃艳李蟠根盘蓝骈生婆留普速速汕汕世家子受厘水患说梦嘶战天斋同感瓦缾狭薄相别相夸相语仙人关小宝贝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