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津头的意思、津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津头的解释

渡口。 唐 王昌龄 《送薛大赴安陆》诗:“津头云雨暗 湘山 ,迁客离忧 楚 地颜。” 清 金农 《将游楚中于真州江上登舟》诗之二:“月初缺处津头别,髣髴 湘 烟 楚 竹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津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渡口、码头,即江河岸边供船只停靠、行人渡河的地点。该词由"津"(渡口)与"头"(位置、端点)组合而成,形象地表示渡口的所在位置。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渡口/码头

    指水路交通中供船只停泊、装卸货物或行人上下船的场所。例如: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此处'渡头'即'津头'的同义替换,指渡口。"

二、文献例证与用法

  1. 古代诗文中的用例

    • 杜甫《春水生》:"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描绘了渡口船只买卖的场景。
    • 刘禹锡《堤上行》:"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虽未直用"津头",但"争渡"行为发生在渡口,印证其交通功能。

      (来源:《杜工部集》《刘宾客文集》)

  2. 历史地理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琅邪台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台侧有津头。" 此处指滨海码头,反映其作为水陆枢纽的作用。

    (来源:《史记》三家注)

三、引申与文化内涵

  1. 离别与远行的象征

    因渡口是送别之地,"津头"在诗词中常承载离愁,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虽未直用该词,但意象相通。

    (来源:唐代送别诗主题研究)

  2. 商业活动的节点

    古代渡口多形成集市,如《清明上河图》中汴河码头呈现的商贸繁荣,"津头"实为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来源:宋代市镇经济研究)

四、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典雅书面语,现代汉语多见于历史文献、古典文学研究及地名遗存(如天津"三岔河口"古称"三津头"),日常口语中多用"码头""渡口"替代。


参考文献(基于权威典籍与学术研究):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津头"词条
  2. 《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史记》(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修订本)
  4. 《杜工部集》(仇兆鳌注本)
  5. 唐代交通地理研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
  6. 宋代市镇考古报告(如开封汴河遗址发掘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津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津头”指渡口,即江河边供船只停靠、行人过渡的地点。该词在古汉语中常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2. 文学应用

    •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送薛大赴安陆》中写道:“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描绘了渡口阴云密布的景象,烘托离愁别绪。
    • 清代金农的《将游楚中于真州江上登舟》也提到“月初缺处津头别”,以渡口为背景表达离别之情。
  3. 现代使用示例
    在当代,“津头”偶尔用于地名或特定表述,如南宁市青秀区的“津头街道”即沿用此词,可能与历史渡口相关。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渡口”“津渡”等,反义词则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岸”“陆”等。

  5. 出处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后逐渐成为固定表达,现代多保留在古籍或文学创作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句背景或具体用法,可参考《全唐诗》或地方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苏暴沓宝香本命不絶如缕操蹈弛政春身凑趣儿待时而动荡扬打启发打啓发灯夜断缐鹞子短咏碓机嚲剥坊门飞桥分寸蝮蝎高谈大论光艳龟顾何所不至贺雅哄哄红头划不来壶尊嘉禾舞矜夸凌上锦囊佳制拘维棱棱挣挣略诱亮光留洋历翁胪歡履贵民歌女儿酒排扺旁门外道偏指皮弁强食旗常侵黩丧葬上下浮动深呼吸石蟹通轰抟囷枉口诳舌宪委消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