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道的意思、复道的详细解释
复道的解释
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词语分解
- 复的解释 复 (①复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复。往复。 回答,回报:复命。复信。复仇。 还原,使如前:复旧。复婚。复职。光复。复辟。 再,重来:复习。复诊。复审。复现。复议。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巒 )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专业解析
复道,又称阁道、飞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交通通道,指在宫殿、苑囿等大型建筑群中,于地面或楼阁之间架设的、上下两层或多层的通道系统。其核心含义在于“复”,即重复、双层或多层之意,强调其立体交通的功能特性。
详细释义与特点
-
结构形式:
- 复道通常由立柱(或依托现有建筑墙体)支撑,在空中架设走廊或通道。
- 它可以是封闭的(两侧有墙、窗),也可以是开敞的(有栏杆)。
- 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上层通道供特定人员(如皇帝、贵族)通行,下层通道则可能供其他人员或作为其他功能空间使用,或者上下层均作通道。这使得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在同一空间内互不干扰地通行。
-
功能与用途:
- 便捷通行:连接宫殿群中不同高度的楼阁殿宇,避免上下地面台阶的麻烦,尤其在高台建筑群中作用显著。
- 安全与保密:上层复道(尤其是封闭式的)为帝王或重要人物提供了一条相对隐蔽、安全的通行路径,不易被地面人员窥视或干扰。
- 彰显威仪:宏伟的复道建筑本身也是皇家气派和工程技术的体现,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 划分空间:复道在立体空间上划分了不同等级和功能的流线。
-
历史记载与实例:
- 复道在秦汉时期尤为兴盛。著名的阿房宫就有“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描述(杜牧《阿房宫赋》),形象地描绘了复道如彩虹般横跨空中的壮观景象。
- 汉代长安城的宫殿群中也广泛使用复道。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曾采纳张良建议,修建复道连接宫殿,以方便出行并保障安全。
- 唐代大明宫等宫殿遗址中也发现了复道的遗迹。
与现代概念的关联
复道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的“立体交通系统”或“高架走廊”,其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中的连廊、天桥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等级制度和皇家气派。
权威来源参考
-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对“复道”的释义明确指向其作为“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的本质,并指出其“上下有道”的特点。
- 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华书局出版)在“宫室”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包括复道(阁道)在内的古代宫殿建筑形制及其功能。
- 建筑史学者李允鉌在《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三联书店出版)中,从建筑空间组织和等级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复道等特殊通道形式的意义。
“复道”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特指那些架设于空中、分层设置的通道,主要用于大型宫殿苑囿内部连接,兼具便捷通行、安全保障、空间划分和彰显威仪等多重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复道”是一个古代建筑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楼阁、宫殿或悬崖间上下两层的通行通道,通常为架空结构,又称“阁道”或“复陆”。例如《史记》记载,汉惠帝为方便通行而修建复道,连接长乐宫与武库南。
二、结构与功能
- 双层设计:上下层道路并行,可分别通行,避免频繁清道扰民。
- 架空形式:常见于宫殿群或险峻山崖,如《资治通鉴》描述秦代宫殿群“复道周阁相属”。
- 军事用途:《墨子·号令》提到复道用于城防,连接瞭望楼与堡垒。
三、引申含义
少数文献中代指水陆并行路径。例如唐代皇甫冉诗句“复道向新安”描述水路与陆路交汇的交通方式。
四、现代实例
敦煌莫高窟的“回廊复道”即保留了此类古代建筑形式,供游人通行。
如需更详细文献出处,可参考《史记》《墨子》等古籍,或查看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境八证避唐波罗盖馋眼吃喜絺章饰句传讹垂谅春茧大黄妲末胆识地豆帝佐洞究动行二严发懵烦絮風愛扶养狗分例管丝古蛊古龙兼朱重紫机灌祭号脊肋金绶机心械肠奎宁酷类历山卖方买卖婚姻蟊蜮冥遯南公逆尸秾艳懦词怪说蓬虆箝结奇诧清怀三纲五常撒手鐧声辩食茶世途悚侧通推脱节牛违义闲管嚣薄小吝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