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慎的意思、谨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慎的解释

(1) [careful;prudent]∶细心慎重

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表》

谨慎的疑虑

(2) [discreet]∶指认为自己的看法有所根据,但还有所保留

对谈判的前景表示谨慎的乐观

详细解释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 丁玲 《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慎"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谨慎"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言行周密慎重,避免疏漏或冒失。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可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构成 "谨慎"为并列式合成词,由"谨"与"慎"两个近义语素构成:

  1. 谨:本义为言语慎重,引申为态度严肃恭敬。《说文解字》释:"谨,慎也。从言,堇声。"(形声字,声旁"堇"兼表草木初生需谨慎呵护之意)
  2. 慎:本义为内心审度周全。《说文解字》释:"慎,谨也。从心,真声。"(强调心理活动的周密性)

    二者结合后,词义强化为"言行细致周密,避免错误" 。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为:"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例如:"谨慎驾驶""态度谨慎"。该释义强调对潜在风险的预见性与规避意识 。

  2. 《汉语大词典》

    收录古汉语用例,如《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 注:"谨,犹慎也。" 说明其先秦已用于规劝言行周详 。

  3. 《古代汉语词典》

    指出"谨慎"在东汉典籍中已凝固成词,如王充《论衡》:"此谨慎之效也。" 体现对行为结果的审慎要求 。

三、语义特征与近义辨析

四、经典成语用例

  1. 谨小慎微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圣人谨小慎微,动不失时。" 形容对细微处亦持慎重态度(含有时性贬义)。

  2. 谨言慎行

    语本《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强调言语行为的自我约束 。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3.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8.

网络扩展解释

“谨慎”是一个形容词,指人在言行或处事时保持小心、周密的态度,避免轻率或冒险。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词义
    由“谨”(慎重)和“慎”(小心)组成,强调双重的小心态度,常见于对风险、细节或后果的考量。例如:“他做事一向谨慎,很少出错。”

  2.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慎重、小心、审慎、缜密
    • 反义词:鲁莽、轻率、冒失、草率
      如:“谨慎决策”与“鲁莽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3. 应用场景

    • 工作场景:处理重要文件或数据时需反复核对(如“谨慎审核报表”)。
    • 投资理财:评估风险后再行动(如“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 人际交往:避免随意评价他人(如“说话谨慎,以免伤人”)。
  4. 词性扩展
    可作副词(谨慎地)、名词(谨慎性),如:“他谨慎地绕过陷阱”“过度谨慎可能错失良机”。

  5. 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谨慎被视为美德。《论语》提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儒家强调“三思而后行”,均体现对谨慎的推崇。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哀隐昂黛白首空归扳障背违并时播音员沧渊参劾超洞成龙配套出丑扬疾触纶楚粽麤豪待衅第一线敦尚儿女情长二泉诽毁纷蔼分途奋跃父为子隐贵无黄麻紫书假道灭虢贱累健马叫呼僦房揫敛君权叩阙乐侑两口子量凿正枘离鸾别鹄领解买山归卧内库怕惧敲枰青靛扰弊任贤戎马倥偬入文出武疏宕不拘送门状殄败通天牢退行脱坡卫视贤劫痫瘈小姑小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