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豪的意思、麤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豪的解释

亦作“麄豪”。1.豪强。《三国志·吴志·孙皎传》:“此人虽麤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造舍,拟自存活,何得麤豪,輒敢强夺?”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你道我休暴懆,逞麄豪。” 清 李渔 《慎鸾交·待旦》:“遇乔才,他倒温柔,我反麤豪。”

(2).豪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走将来唱叫麄豪,口不住絮絮叨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以北字近於麤豪,易入刚劲之口,南音悉多娇媚,便施窈窕之人。”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苏侍郎祐》:“侍郎诗,麄豪伉浪,奔放自喜,今人不復详其风格。”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珊珊》:“叟衣冠整洁,言语麤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麤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cū há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豪强
    指性格或行为上的强势、不拘小节,常带有粗犷、直率的特质。例如:

    • 《三国志·吴志·孙皎传》提到“此人虽麤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形容孙皎虽性格粗放,但仍有大丈夫气概。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中“何得麤豪,辄敢强夺?”,则批评强横夺取的行为。
  2. 豪壮
    侧重气魄宏大、豪迈奔放,多用于形容语言或风格。例如:

    • 清代钱谦益评价苏祐的诗“麤豪伉浪,奔放自喜”,强调其诗风的雄浑不羁。
    • 元曲《刘行首》中“走将来唱叫麄豪”,描述人物豪迈的言行。

二、用法与语境

三、注意事项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文学创作,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深入考证,建议结合《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或查阅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麤豪的意思

《麤豪》一词是指人的品质粗犷豪放、过于直接豪爽的意思。当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鲁、不修边幅时,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

拆分部首和笔画

《麤豪》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鹿”和“豕”,其中“鹿”是部首,表示有关动物的意思;“豕”是偏旁部首,表示有关猪的意思。总的来说,这两个部首都和动物有关。

根据汉字书写规则,我们可以计算出《麤豪》这个词的总笔画数。其中“鹿”字有13画,“豕”字有7画,所以整个词共有20画。

来源

《麤豪》一词的来源不是特别明确。据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粗犷而豪放,不拘小节,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个性。

繁体

《麤豪》的繁体字为「麤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字体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麤豪》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字义相同。古代字体的变体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句

1. 他的举止粗俗、语言直爽,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麤豪之人。

2. 尽管他有时过于麤豪,但是他的朋友一直欣赏他的真实和豪爽。

组词

麤大、豪爽、麤犷、豪迈、粗犷等。

近义词

粗鲁、粗暴、豪放、豪情等。

反义词

文雅、儒雅、斯文、温文尔雅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